5月13日至16日,我校“一地一党课 追寻红色地标”实践小分队前往福建龙岩市打卡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龙岩位于福建省西部,这里是客家人聚居之地,还是土楼、古民居、自然保护区集散之处,上世纪二十年代是闻名于世的革命根据地。龙岩市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包括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上杭县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长汀县福建省苏维埃旧址、福音医院旧址、县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福建省职工联合总工会旧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等。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和中央工作期间曾经20次到访古田,2014年,他亲自决策和领导,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引领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
古田会议会址忆党史
古田会议会址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社下山西麓。是一座清朝宗祠建筑,始建于1848年,称廖氏宗祠,又名“万源祠”。它座东朝西,背靠参天古木林。在这片茂密树林掩映下的“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数里之外便赫然跃入眼帘。会址外农田井然,青山绿水,旁设阅兵台,是当年红四军阅兵和召开军民联欢晚会之所。古田会议期间,毛泽东经常在会址周围散步、休息,找代表谈心,思考党和红军的建设等问题。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地点就在古田。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党中央及周恩来同志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胜利召开,120多位红四军党代表、士兵代表以及地方干部代表和妇女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毛泽东、朱德、陈毅共同主持,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朱德作了“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陈毅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精神,并作了“关于废止枪毙逃兵问题的报告”。与会代表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亲笔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以及《废止枪毙逃兵决议案》、《接受中央指示决议案》、《拥护中央反对机会主义及托洛茨基主义反对派的决议案》和《士兵决议案》等五项决议案。古田会议决议共两万余字,分八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是全文的核心和精华。会议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前委,毛泽东、朱德、陈毅、李任予、黄益善、罗荣桓、林彪、伍中豪、谭震林、宋裕和、田桂祥等11人为委员,杨岳彬、熊寿祺、李长寿为候补委员,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古田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古田会议决议是对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以来丰富经验的总结,也成为了建党建军纲领性文件,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以后实行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古田会议纪念馆,在讲解员带领下,实践分队学习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件及历史,毛主席在古田等等内容。在福建省中央苏区博物馆,实践分队参观了中央苏区文献、票证、货币及中央红军使用的实物。尤其是红军制造的各式手雷,自制手枪等等,给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实践分队队长2019级旅游管理专业汪紫阳同学是一名新利体育党员,他在古田会议会址前久久停驻,动情地说,老一辈先烈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作为一名大新利体育,尤其第一次亲眼看到红军自制的各类武器,有石头制成的地雷,内心感慨不已,是在何等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如此顽强反抗,我们今天能够生活的如此安足,是革命先辈换来的,要更加珍惜努力,建设更美好的祖国。
毛泽东旧居听党课
毛泽东旧居坐落在“客家祖地”福建龙岩市区的和平路上,原系明崇祯刑部右侍郎王命璿的府第。走进古厝中厅右边房,只见2张板凳架起一张木板床,一张破旧的书桌上摆放着煤油灯、笔墨;墙上挂着两顶斗笠,斗笠上的“工农红军”字样和红五角星图案,隐约可见。就是这间简陋的房子,在1929年6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3次攻克龙岩城后,时任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兼党代表的毛泽东和夫人贺子珍曾在此居住了20余天。在毛泽东居住过的房屋内,讲解员介绍到:“毛泽东在这张桌子上签阅了邓子恢起草的《土地斗争纲领》,这个土地斗争纲领是以闽西土地革命为基础,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再增加了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这里由此成为中央苏区土地革命政策的重要策源地。”在此居住期间,毛泽东参加了1929年6月20日在中山公园召开的有3万多人参加的红四军三打龙岩军民祝捷大会,发表了攻克龙岩的伟大意义和悼念阵亡红军将士的重要讲话;6月22日,还参加了在公民小学礼堂兴学祠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
2018级新利体育学院吕智君深受感动,老一辈的革命家生活如此艰苦朴素,毛主席在此居住时期还是使用的化名“杨先生”,充分说明了革命战争年代随时都有生命风险,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日的幸福生活。
龙岩市博物馆寻根本
龙岩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著名侨区。龙岩市博物馆讲解员向实践分队讲解了“客家祖地专题展”,详细介绍了客家人迁徙由来,汉人南迁四条路线,汀州繁荣,客家精神,革命老区等。客家聚居地多为革命老区,尤其是古田,多数为客家人。客家先民扎根在南方的穷乡僻壤、边远山区,面对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开辟客家新天地,铸造了坚韧不拔的客家精神。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孙中山的民主革命,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无不得益于“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的客家精神”。尤其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客家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并有2万多客家人参加了长征。
2020级外国语学院张羽彤看到展厅里的客家人革命者事迹,深受鼓舞,她说在参观土楼建筑时候就深刻感受到客家文化与中国传统精神一脉相承,客家人善于适应环境,刻苦勤奋不怕难,革命成功的取得与每一个革命先辈的牺牲奉献精神密不可分。
为深化教育效果,福建古田实践分队在调研学习基础上,完成了《古田会议精神对大新利体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调研报告,精心完成“青年说”演讲初稿,并剪辑了福建古田打卡小视频。
(古田实践小分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