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聚焦楚菜创新,首届楚菜产业高峰论坛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18-12-25作者:朱辰千 肖璐 王文靖来源:大新利体育记者团浏览次数:915

本网讯 1225日,首届楚菜产业高峰论坛在我校大新利体育活动中心举行。本次论坛聚焦楚菜产业创新发展,就如何推动“产、学、研、用上下游产业高度融合”进行探讨。湖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口岸办副主任杨青松,湖北省商务厅处长周臣敏,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会长孙桃香,中国烹饪大师卢永良及湖北省商务厅、武汉市商务局、烹饪大师、各地市州餐饮协会及餐饮企业家参加,我校党委书记李作清,校长王清华,副校长王辉华、张石、刘佳霓,校领导王京章出席论坛。

校党委书记李作清指出,楚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楚菜的发展根本在于创新,而人才是创新的基础。我校烹饪专业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围绕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重点,以新的烹饪教育理念来培养新时代的烹饪人才。同时,我校积极推进烹饪专业学科建设,在楚菜教育教学、产品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致力于楚菜的专业性研究和传承保护,推动楚菜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校长王清华在发言中表示,烹饪专业是我校最早开办的专业之一,有数十年的办学历史。长期以来,我校以烹饪专业为切入点,坚持走“本专结合、协同发展、拓展内涵、彰显特色”之路。长期以来,我校烹饪专业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高技能人才,其中近400名新利体育获得国家级或省级烹饪大师、名师称号。同时,我校将大力推进烹饪专业转型发展,成为推动楚菜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

为打造高校与社会的人才培养通道,我校聘任全省餐饮会长为社会导师,现场同时进行了我校实训基地的签约仪式。

中国烹饪大师卢永良作题为《“共享、健康、创新”理念,引领楚菜传承发展》的报告。卢永良以“灵秀醉荆楚,鲜味在湖北”引出楚菜鲜明的整体风味特色。卢永良提出,“传承不守旧,创新不逾矩”,共建共享为楚菜传承发展的价值取向、创新创造是楚菜传承发展的动力源泉、绿色健康是楚菜传承发展的战略基点。

我校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杨军作《新工科人才助楚菜再上新台阶》报告。杨军指出,楚菜发展机遇关键是人才;行业与学校必须以开放的心态、长远的眼光,深刻洞悉、精准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围绕“楚菜万亿产业”发展规划,坚持“科技、文化、工艺”融合集成的理念,坚持“产业发展、人才优先”的人才培养原则,走科技先导、工艺创新、校企联合、产业联动、特色凝练、品牌打造的发展之路,培养和打造楚菜核心竞争力。

汪师帅博士的报告,介绍了食品科技的引入对楚菜产业的重要意义。汪师帅认为,楚菜产业化,能进一步彰显区域美食的特色、引领消费升级,同时解决餐饮企业“四高一低”的问题。汪师帅提出,食品科技可以为楚菜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就当前技术问题而言,有效运用冷冻锁鲜、智能技术植入、低温烹饪等技术,可解决传统烹饪中存在的水分流失、营养结构破坏等问题,积极推动楚菜产业化健康发展。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方爱平教授、湖北省地标联盟韩波教授、湖北网商协会会长许强、古隆中酒业董事长郭力则从楚菜的特点、食材要求、电商平台及振兴策略进行了论述。

湖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口岸办副主任杨青松在致辞中强调,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湖北菜简称统一规范为楚菜的第一年。商业模式的资源整合、烹饪理念的与时俱进、技术创新的研发应用、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都是推动楚菜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希望本次论坛站在新的起点上,共同打造楚菜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

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会长孙桃香指出,全省餐饮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从业人员近百万。打通行业、企业、高校的合作平台,是楚菜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希望新利体育可以发挥高校优势,培养餐饮行业技术骨干,成为楚菜发展之库。

楚菜是湖北重要的名片之一,楚菜产业的跨越发展也势在必行。2017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发文规划“湖北菜”为“楚菜”,并持续开展系列活动叫响楚菜品牌。

我校先后设立武汉传统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沔阳三蒸研究院、武汉市鄂菜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针对楚菜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完成了30余项各级各类级科研课题。在“沔阳三蒸研究”、“竹溪蒸盆研究”、“南极科考人员合理营养膳食研究”、“创新食品酱料的研发与应用”等项目上都有不俗表现。


(编辑 张思渊)

(图片 金振蔚 汤哲)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