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奇隆为他做”模特”
榜样人物:张航
“今天拍YY佟丽娅,连素颜都很美。”“工作一整天,感觉不错,附上一张与瞿颖老师的工作照。”
近几天,还未正式毕业就已成为北京某视觉工作室专业摄影师的新利体育2010级摄影摄像专业新利体育张航,每天在学校贴吧里发出与明星合影的帖子“晒工作”,引得不少学弟学妹围观。
“楼主好幸福,可以和那么多的明星合照,爽歪歪啊。”“人才啊壮哉我武商院。”帖吧里近千新利体育赞声一片。
张航在学校鼎鼎有名。去年6月,刚读完大二,他就应聘到北京的知名视觉工作室,边实习边工作。凭着过硬的摄影技能,先后为梁朝伟、吴奇隆、蔡依林、伊能静等30多位明星担任摄影师,在学校引起轰动。他由此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学校媒体年度关注人物。
一份简历,24小时得到两个邀请
这是个人人皆是摄影家的年代。北京的摄影工作室每天收到的简历多过牛毛,然而,幸运之神却垂青张航。2012年6月,张航在网上向北京三家摄影工作室投了履历,第二天便收到两家邀请,半年之内升为摄影师。
张航认为,被北京ANNOVISION看中,是自己的工作经验打动了对方,“他们需要熟手过来,非常现实。”
张航高中学的是美术,爱音乐、会吉他、懂古筝、能弹钢琴,大学选择了摄影摄像专业。从大一开始,每次老师布置作业,原本要交10张作品,他总会加倍地完成。大一那年,为了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从网上下载数百个学习视频,自学研究PS。“别人的相机只拍了1000张,我的D90已经过万了。”
在学校期间,张航每月都花一个星期的时间搜集浏览各大国外网站的流行元素。学校各大重要会议与活动,总能看见他的身影,并成为校摄影协会会长。我省一家房地产企业产值过百亿庆功年会,他担任了主拍。大二时,他就应聘为武汉一家知名传媒企业的首席摄影师。他参加过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获得湖北省第三届摄影技能状元金奖。
“北漂”之旅,勤奋之旅
来到北京第一天,进入工作室,张航本以为人事部门会给他分配任务,发现没有人理睬他,晃荡一会后,张航在北京的亲戚催他出来吃接风饭,他跑到人事部请假,第二天,工作室打电话过来,“你别来了。”张航急了,马上表态,“争取一周看我的表现,如果再不行,我立马走人。”
郁闷的张航明白了一件事,这里是职场,是一个比杜拉拉更现实的地盘,没有人会因为你是新鲜人而打同情牌。
当时他住在姑妈家,在北京五环,工作室在三环,每天要搭乘两趟地铁,转乘两趟公交才能到达单位,来回五六个小时,他基本每天第一个到工作室做卫生。“绝对有必要,不要小瞧做卫生,要干出专业水准。”
每天,他拿吸尘器一点点吸干净办公室和棚里的灰尘,同事的办公桌也务必纤尘不染。当时工作室已经有两名摄影助理,比张航早来几个月,可是张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了他们的活。“我自己找活,摆灯位、拖道具,看见啥就干啥。”第二天,便有一助理愤然走人。
北京最著名的大雨,张航也经历了。当天,张航被大雨困在肯德基里,“身上没带身份证,住不了宾馆,也住不起宾馆。”第二天雨停了,又往工作室赶。
10天之后,张航惴惴不安地询问人事部,对方答复,“留下来吧,没问题了。”
做个摄影师,情商智商都要高
采访中,张航一再要求能不能多提提他们的团队而不是个人,让记者感到,他能迅速进入圈子,情商应该不错。张航的顶头BOSS,是~位留日海归,自己创业开办工作室,跟全国著名杂志周刊都有密切合作。在张航眼里,BOSS除了技术好,情商更高。“有~次~位模特发飙,嫌助理拍片子不行,好多人都安抚不了,BOSS上去,就两句话,模特眉开眼笑。”“我在摄影棚看到的明星都挺和气,虽然有讲究,但一点也不摆谱。”张航说。他告诉记者,通常为一位明星拍照,都需要两周以上的准备时间,设计好几套拍摄模板、道具、服装,经过同意才能开始。一天下来精疲力竭,下班后还要加班修图。
在与众多明星近距离“接触”中,给他印象深刻的是“爽快姐”何洁。在拍摄现场,有摄影助理要求合影,何洁挺爽快就答应了。吴奇隆拍摄很有耐心,现场都亲切喊他“四爷”。最能疯闹的要数何润东,“他一来棚里就很嗨,自己拿着道具摆弄,自娱自乐。不喜欢规定动作的他经常让摄影师随机丢出词汇,他马上就灵敏地摆出各种动作和表情。”
他为武汉万名中小新利体育配送放心菜
榜样人物:徐康
大学毕业生开菜品配送公司,仅仅一年时间,就让武汉市11所中小学的13000名中小新利体育吃上了他配送的放心菜。新利体育2009届食疗保健专业毕业生徐康经历颇有些传奇,从大一开始,他开过酒楼,承包过食堂,在北京奥运会上为各国运动员煎牛扒,在南极为科考队员烧鄂菜……
徐康的梦想是开一家五星级酒店,他深知这个梦想之大,需要一步一步的奠基。2012年2月起步的青青菜源蔬菜有限公司,是他迈出的第一步。而这家开张仅一年零四个月的公司,由最初的两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0多人,从最开始的一间学校“样板间”发展到每天有13000名中小新利体育在吃他供应的菜。
首建学校净菜配送“样板间”
青青菜源是徐康根据自己的烹饪专长量身打造的一间餐饮公司,提供净菜配送、食堂托管和食堂承包服务。然而,50万的启动资金不可能带给他一座现代化的配送工厂;最初,公司只有一间简陋的配送间、一辆车和一名司机。
怎么打开市场?徐康不急着铺摊子,而是决定先造一座“样板间”,这就是汉阳区赫山路的楚才小学。楚才小学拥有一所A级食堂,标准近乎苛刻。“孩子的肠胃是最脆弱的,迫使我一开始就把菜品做到最高标准。”徐康这样要求自己。
谈业务那天,该校整个行政班子十多名负责人,像陪审团一样坐在对面,徐康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形。他不慌不忙地讲起了自己在南极为科考队员打理膳食的经历。校方被说服了,并跟这位“南极厨师”签下了供货合同。
徐康深知,最终决定成败的还是菜品的品质。为了让新利体育吃上时令蔬菜,公司向农户提前预订,从地里直接收菜。在徐康的电脑里,还有给新利体育安排的菜谱:几大营养素的配比分析,都精确到克。
那段时间,徐康既是营养师,又是切菜工,还是配送员,每天从下午切菜到晚上11时。“每个人创业起步阶段都是艰难的,就看能不能挺过去。”他常常这样勉励自己。
借“奥运模式”救了一个食堂
随着口碑在学校之间流传,到了去年下半年,徐康服务的学校增加到十几所,管理的员工有数十名。
初次创业的年轻人,总会面临向管理者转型的困难。然而,徐康比其他创业者从容的地方在于,每周三,青青菜源所有的员工都会领到一张任务通知单。一周之内,每天的工作任务都在单子上写得清清楚楚。徐康要求员工可以不懂专业,但必须严格遵守自己的任务表,时间长了,自然就会熟悉每天的流程。
这是徐康在2008年担任奥运厨师期间,向著名餐饮服务公司爱玛客学来的。他曾用这套管理挽救了一间食堂。这间食堂不但管理上漏洞百出,加工流程也是杂乱无章。徐康进驻后,从原材料进货、粗加工,到烹调间、配餐间,再出餐间,理顺了整条流程。
谈到这里,沉稳的徐康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神情,“我有一个习惯,自己认可的东西,就会改良以后拿来用。”这个习惯的背后是,一旦闲下来,他就会在网上浏览专业的食品网站。去餐馆吃饭,第一眼看装修,第二眼看环境卫生和服务态度,第三眼看上菜品质。
这个26岁的男孩,买菜、配菜、烧菜几乎占据了他的全部空间。本应是难以想象的枯燥,徐康却有另一番感受,“如果往自己的理想上面想,不会枯燥,越想越热血沸腾。”
建一座现代化的净菜配送中心
在徐康创办青青菜源的过程中,许多关于食品安全的新闻报道触动着他。这令他一直在思索,怎样才能避免因为一些细小的失误而酿成危机?
目前,净菜配送行业还没有标准出台,徐康说,“我想做制定标准的人。”
从去年至今,徐康每天三点起床,到市内各批发市场看蔬菜行情。6点前回到公司,安排配送装车。上午的时间,十多个食堂,他每个都走到,检查生产情况。下午,订单陆续到货,他又忙着处理蔬菜。“最佩服的是他能把这种作息坚持下来。”公司销售经理黄源说。
在进货环节,徐康有“两不”:太便宜的食材不买,因为便宜货品质没保障;太光鲜的菜不买,第一印象是动了手脚。尽管如此,他仍然不放心。销售经理黄源负责进货环节,每次与农户签订供货合同,他都会到田地里取样,送到华农微生物检测所检测微生物和重金属含量。每天送出的蔬菜,也都会留样。
徐师傅是徐康的老员工,他对记者说:“徐总做事非常认真,但是脾气不好,如果违反纪律,他就发脾气。”徐康承认自己在工作上确实一板一眼,有一次他就对厨师发了脾气,这名厨师炒菜图省事,原本一锅菜只能炒30人的量,硬是塞进50人的量。徐康给他上课:“一锅菜多少斤,放多少盐和调料,心中要有标准,菜才能做得好吃。”
徐康自己也在慢慢学习,无公害的标准是什么?有哪些专业知识?到了晚上,徐康也不闲着,他有一个朋友圈子,圈里大多是些厨师、供应商和餐饮同行,大家聚在一起谈哪一种食材好,哪一种烹饪方法有营养。
(编辑 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