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校大新利体育记者万里长江人文行走日记

发布时间:2017-05-19作者:马青青来源:大新利体育记者团浏览次数:180

 

       本网讯 52日至11,校大新利体育记者团成员、外国语学院新利体育马青青,跟随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开展万里长江人文行走长江上游段的行走。马青青已顺利返校。今日(19日),本网刊登她的行走日记,以飨读者。

201752 武汉 恩施 阵雨

遇见少女和狗儿的“斗歌”

       行走第一天,天气很好,不过只是武汉的天气。在长途跋涉近7个小时后,我们进入恩施境内,天就阴了起来,云低了下来。道路也变得很有特点,隧道很多,常常是一个长隧道出来没几百米又钻入另一个隧道;隧道很长,开了近十分钟也望不见尽头。第一次见如此多如此长隧道的我,不禁暗暗称奇。而司机师傅告诉我这里隧道最长的达到了8500米左右。

       晚上,大家夜宿女儿城,休整一晚明天开赴重庆。从武汉到恩施是9个小时的车程,着实让人疲惫,天又下着雨,晚上大家都情愿呆在客栈休息,而我和另一个大新利体育记者蒋晓雨则兴致勃勃地想逛逛这女儿城。

       细雨丝儿在橘黄的灯光下显得迷离,红色的灯笼沿街高高挂起,撑着伞儿漫步其中,忽的听见有如天籁般的歌声从雨幕中飘来。寻声所至,是一座土家族的祠堂,屋内正厅两位老奶奶在绣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偏厅的年轻人在下象棋、打花牌,再转道门,我们找到了唱歌的少女和她的狗。此时,身穿绿衫的少女婉转的一开口,狗儿“嗷呜”的一亮嗓,歌声和狗声交织着雨声,这场“斗歌”别有特点。

201753 重庆 多云转晴

取一瓶长江水

       3日,一路溯江而上,奔波6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万里长江人文行走首站——重庆。

       站在川江边也即是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江滩上,眼望江水不息东流去,满河床的浑圆砾石,不远处的朝天门大桥如一道虹架在碧空上。我觉察到一种神圣感在体内涌动,又有皈依感,像见到了母亲。我明白这是不同于武汉的长江水,这里名为川江。

       我拿出一只空水瓶前往江边取一瓶长江水,越靠近江边泥越松软,鞋子几乎要陷进去。所幸终于到达水边,这里的长江水冰冰凉凉与武汉没有区别,但一方水土一方人,这里的长江水是特别的,长江流域的每一处的长江水都是各不相同的。水哗哗的流进瓶子,很快装满一瓶,我像是了却了一番心愿,十分满足的看起重庆的天与云。

201754 重庆江津

青年节遇上“新青年”

       青年节,与陈独秀先生相遇,不得不说是一个幸运。

       下车望去,远处山峰叠嶂,近处一块牌匾镌刻着“陈独秀旧居”五个大字,又因院子四周圈砌丈余高的古石墙而名“石墙院”。1939年,迁往重庆江津“石墙院”帮忙整理先人遗物。一去三载,便是一生。

       独秀先生的晚年在这里度过:面对四面丈余高的石墙,研究人类“民主”;坐在桌子旁,横眉冷对国民党救济粮、日本人代表招揽。

       几本《新青年》陈列在玻璃柜中,“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1915年,先生一篇《敬告青年》,如今读起,仍充满力量。一旁的著名作家刘醒龙称赞道到:“这样的青年日子才属于真正的青年人,一百年以后的《新青年》也不会岁月迟暮老弱病残。”

201755 四川宜宾

长江源点望长江

       今天是收获满满的一天,上午到岷江边的高场水文站,见到了最大的“铅鱼”(500公斤);随后参观长江源点,看到三江合流的壮观;下午到李庄镇探访林徽因抗战时期的故居。

       金沙江在宜宾与岷江交汇,浩荡大江始称长江,宜宾因此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三江交汇处建有源点标记,我触摸其上,仿佛电流击过身,震撼不已。有人比喻说,长江、黄河是中国的“任督二脉”。摸着长江的源点,我能切实感受到中国脉搏的跳动。

       抬头远望,三江合流的壮观、东山白塔的雄伟和宜宾山水的秀美展现在眼前。金沙江与岷江江水交融,滚滚而来,在这里倾其所有,汇成宽广的江面悠悠而下。

201756 云南昭通

看乌蒙磅礴 与作家聊《红楼》

       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赶路,四川宜宾距云南昭通约260公里,开车需要近4个半小时。上午简单的休息之后,我们便一直在路上颠簸。

       离昭通还有100公里,沿途尽是连云也翻不过的山。同行的大新利体育蒋晓雨是昭通人,她告诉我们这里就是乌蒙山了。

       不愧是“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拿出它应有的气势拦住云的去路,让云只能缭绕在自己的山头。但是,乌蒙山拦不住红军的去路,红军用他们坚定的步伐翻山越岭完成长征两万五千里的征程,北上抗日,与之相比,磅礴千里的乌蒙山只能黯然失色。

       晚上我们在饭桌上聊起《红楼梦》。我提到,世人对《红楼梦》众说纷纭,各个名家也都有各自的看法,许多人研究它以致形成了“红学”。作家刘醒龙说:“这便是《红楼梦》的伟大之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书的主旨包罗万象,越读越有味道。”

201757 云南元谋

回“人类的老家”

       真的累了,昭通距元谋500公里,从早上8点一路“急行军”,赶到元谋时已是下午3点,中间只吃了碗米线。因为是在云贵高原上开车,我犯起轻微的高原反应,头晕乎乎的,非常疲倦,其他人也是如此,在车上只想睡觉了。

       元谋县文联主席起泽云介绍说:“元谋是‘人类的老家’,回到元谋就是回家!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

       晚上沿街道散步,一位当地人指着正在悦动的广场舞告诉我,“我最喜欢赛装节了,大家都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唱歌跳舞!”据说曾有一位叫米波龙的彝族姑娘,她舍身除霸,死后变为美丽的小鸟,后来便有了赛装节。在每年农历328日,当地彝族姑娘们身带数套花衣,齐聚在三台区跳歌场,围成圆圈,撒上松毛在小伙子的月琴、唢呐伴奏下挽手起舞。跳一会,退出跳舞场,换套新装,又来跳。

201758 云南元谋

土林奇观

       我听闻元谋土林与路南石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并称“云南三林”,得知要前往兴奋不已。抵达时,放眼望去,青天白日下黄色的土林,一根根柱子一样的土柱拔地而起,中间夹杂着石英、砂砾等在阳光反射下熠熠生辉。晴天里带一点点云,萦绕在土柱之上,看上去如同云下城堡。

       我看到土层里嵌着许多小石块,不禁疑惑。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土柱身上杂有的石英、玛瑙等,由于这些土壤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致使地面龟裂;加之雨水延裂缝冲刷、流动,久而久之,裂缝逐渐加深、扩宽、延长,土柱逐渐显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

       在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地壳运动后,风雨把元谋的土地雕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我置身于这造型各异,高耸入云的土林中,仿佛进入一个魔幻的世界。眼前一排排巨大的艺术群雕,有的像土柱屏风,有的如锥似剑,有的神似瀑布,整个土林更像是一座堂皇的城堡,让我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时间的万能塑造力。

201759 云南石鼓

虎跳峡

       湍急的金沙江流经石鼓镇长江第一湾之后,忽然掉头北上,从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的夹缝中硬挤了过去,数百米宽的江面陡然收缩成十来米的激流,激荡着滚滚波涛,向前冲击而去,形成了世界上最壮观的大峡谷——虎跳峡。

       我沿着陡峭的石梯下行,江水奔腾的咆哮声愈发震耳。江水像千万匹脱缰的怒马,自丛山中嘶叫着飞奔前来,江声浩荡,汹涌澎湃。在与惊涛骇浪咫尺之隔,已被巨浪打湿的木制栈道上,我拿出手机拍照,大呼过瘾。

       据导游介绍说:相传老虎可以蹬踩江中的一块巨石,跳过金沙江。眼望这流不尽的金沙江水从山间轰隆隆地落入地下,风驰电掣,雷霆万钧。我发问自己:“虎可渡江,人可以吗?”

       虎跳峡是此次长江上游行走的折返点,到了虎跳峡,此次行走就近尾声了,就要回来了!

2017510 云南丽江

在玉水寨发现春天

       今天一早,作家刘醒龙就和我们说再见了,他将乘火车前往昆明。11日从昆明前往南京,参加另外一场重要的文化活动。在离开的前一晚,他在书的扉页留下墨宝,上书“马青青 慧存 刘醒龙”。

       明天才是返程,听说玉水寨风景很好,我们决定去看看。

       “人见五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话形容玉水寨再合适不过。迟来的春天在玉水寨真实存在,迎春花、蔷薇花、绣球花、桃花一起开得正艳,樱花在飘落,让我不禁忘记此时已是五月。

       东面就是雪山,雪山越发显得嵯峨雄峻,雪山巅上,白光闪亮处,团团的雾霭,飘飘悠悠。西面的东巴什罗庙送来阵阵福音,风起铃响,铃声缭绕。常年郁郁葱葱的青松山林,枝叶繁茂,古树成林。古树下清泉喷涌,水花南流,注满水潭。此时此景,如同画中游。

2017511 云南丽江

告别丽江

       归来的我什么也没带,只带回关于行走的记忆。丽江,来时一场冰雹,去时一架彩虹。再见!

(编辑  商轩)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