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15日、16日,湖北日报在一版开设“南极过年”专栏,报道我校中国第二十六次南极科考队的师生春节在南极的工作、生活情况。三篇报道的题目分别为:《50多人联手包饺子》、《千呼万唤雪龙号》、《感受国际友谊与环保精神》。
下面是报道全文:
50多人联手包饺子
记者 王晶
过年回家是我们的传统;旅行过年是近来兴起的时尚;在南极过年,那可是一般人不敢想的梦境。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的5名师生目前正在南极(本报曾多次报道),他们参加中国第26次南极科考队,为科考队提供餐饮服务。新春佳节,记者连线南极,师生们为我们现场播报在南极过年。
长城站与国内时差12小时,当我们吃罢年夜饭,在长城站工作的王辉亚老师和徐康同学正紧张地为站上58位同事准备年夜饭。“包饺子啦!”徐康在QQ上打出这句话,还加上一个笑脸。站上同事不少,这次徐康和王老师一共准备制作1500多个饺子,“是猪肉馅的,香着呢!”
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可准备全是王辉亚和徐康。“和了15斤面,剁馅用了20斤肉。”隔着电脑屏幕,我似乎看到徐康揉了揉自己的胳膊。
徐康参加过北京奥运会的餐饮服务,“在南极可比北京奥运会辛苦,关键是原料和设备不全,而且工作时间比奥运会长。”徐康介绍,长城站的厨房里没有绞肉机,只有人工剁肉,几十人吃的肉丸子一剁就是一两个小时。食品储藏库离厨房虽只百来米,但从厚厚的积雪里深一脚浅一脚走过去要花一刻多钟。做西点的吉士粉、黄油没有,只能炼猪油替代。生姜、蒜都是粉状的,葱也是脱水的,与在武汉用新鲜的有很大的不同。“不过,我们很快就适应了,老队员们说这次科考队的饭最香,新队员们说这下回去要减肥了。呵呵。”徐康得意地说。“我们还在年夜饭里准备了湖北特色,武昌鱼和鱼元子。以前也给队员们做过鱼元子,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好了,不聊了。帮我问候家里人啦,也祝湖北老乡新春快乐,我们在南极给你们拜年了!”徐康拜托我一定要把这句写上。
(原载《湖北日报》2010年2月14日)
千呼万唤雪龙号
记者 王晶
南极中山站与国内时差3小时,基本与我们同时过年,但除夕夜记者就是与在中山站的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戴涛老师联系不上。“昨天我们把所有的上网端口都关了,去看春节联欢晚会了!”初一下午,戴老师在QQ上说:“不过网速还是有点慢,节目看着有点卡壳。”
看春晚不方便没什么遗憾的,遗憾的是雪龙号科考船没有按时靠岸。作为戴涛这样的资深大厨,他一直惦记着雪龙号上从澳大利亚墨尔本补给的5吨蔬菜水果。从过小年开始,戴老师就计算着雪龙号靠岸的时间,“本来是腊月二十九就能到的,天气太差了,最好的结果是明天能靠岸。”
虽然新鲜蔬果没有按时送到,但戴老师还是和潘鼎、王骐两名弟子一起,用有限的原料准备了新春年饭。戴老师给我们贴出了长长的菜单:
凉菜:卤水牛腱、层层脆耳、香糟小黄鱼、凉拌百叶、挂霜花仁、芥辣白菜梗。
热菜:葱烧武昌鱼、喜庆烩双圆、脆皮凤尾虾、香辣烧鸭块、蔬菜烤羊腿、富贵炸虾球。
室外烧烤:雪龙牛仔骨、雪龙牛柳、鲜鱿鱼。
“我们在站上工作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虽然食材不多,但我们开动脑筋,自己加工豆腐、糯米酒,尽量在原料上相互组配、口味上变化调配。湖北风味的菜点,像粉蒸菜就很受大家欢迎,口味蒸鱼头也使大家胃口大开,糯米鸡、鸡冠饺、炸糍粑等早餐品种,使科考队员始终有良好的食欲。”戴老师介绍说。
除了年饭吃好,科考队还组织了有奖猜谜、最佳幸运队员抽奖、扑克牌比赛、台球比赛等活动,“其实也就是三十、初一能稍微放松一下,科考任务一点都不能放松。”戴老师说南极的春节比在国内简单而短暂。
(原载《湖北日报》2010年2月15日)
感受国际友谊与环保精神
记者 王晶
能到南极参加科考队餐饮服务的人,得通过层层选拔和考察,需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徐康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时主攻中餐,到南极前特别训练了西餐和面食制作,为的就是在极地能一个人当几个人用。
在中山站服务的戴涛老师告诉记者,“在南极我们厨艺渐长,同时,我们的智商、情商也有增长,国际交流多了,能学到地道的外国美食制作。”
都说地球是个村庄,在极地,就是这个村庄的缩小版。以中山站为例,周边有俄罗斯站,相距不到一公里,另外还有澳大利亚的戴维斯站,在建的印度站。“遇到重大节日我们都相互拜访,而且在南极各个国家之间的帮助是不计成本的,在科研活动、后勤保障方面都相互支援,这里充分体现国际主义友谊。”戴老师说,在极地严酷的环境里,人情暖人心。“我们和俄罗斯站最近,所以经常走动,俄罗斯站的厨师米歇专门到中山站教我做‘列巴’( 俄罗斯大面包)。这次春节,本来邀请了这几个国家的朋友,由于天气原因,只有俄罗斯朋友参与了我们的春节餐会。”直到昨天,戴老师还在惋惜除夕当天天公不作美。
长城站的徐康也告诉记者,各国科考队经常相互串门子,“我去过几个科考队的驻地了,像我这样以新利体育身份参加科考服务的还没有呢!”小徐相当骄傲。“老外都爱吃中国菜,在南极,饺子是最受外国朋友欢迎的中国食物。”
南极环境脆弱,不仅科考工作要注重环保,厨房工作也要注视环保。
戴老师说,南极本土生物禁止取用,所以大家吃的都是从极地外带来的食物,品种特别有限。“别看南极是冰雪世界,但水是很珍贵的。洗澡水是发电的循环水,有点咸。饮用水是到离驻地几十里外的淡水湖去打来的,水质很好,但是运一次很不方便,尤其到了冬季,湖都结冰了。厨房用水都很节约。”用得省,丢弃的垃圾也得小心存放,“垃圾不仅分类了,有些还打包带离南极,我们是来探索自然奥秘的,要把对自然的打扰减至最小。”
(《湖北日报》2010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