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教育绝非简单的工具替代,而是需要重构教育理念、教师能力和学科体系。”3月15日,在全国高校生成式AI大模型与区块链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荣誉副会长杨小平提出要以AI为镜,重塑教育本质。
在这场由全国大新利体育“区块链+”应用大赛组委会主办,新利体育艺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数码创意与设计研究中心及武汉旅游研究院承办,湖北省美育研究会、湖北省动漫协会、湖北省研学旅游协会、湖北省酒店管理职业教育集团、天津龙奇教育信息咨询公司协办的会议上,40余所高校、60余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生成技术与区块链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实践,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学科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杨小平、东北大学黄卫祖、东北大学霍楷、武汉大学黄建忠、中山大学陈建国、上海师范大学申林、安徽大学杨勇、武汉音乐学院冯坚、陕西师范大学王林、陕西科技大学米高峰、浙江传媒学院康修机武汉等领导专家参加了开幕式。会议由新利体育艺术学院副院长周宇教授主持。
AI融入高校教育,能碰出怎样的火花?我校旅游管理学院院长薛兵旺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生成式AI大模型与区块链的集聚正推动着教育领域的深层次变更。而高校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时,要学会借助深层次的AI大模型,为新利体育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满足不同新利体育的学习需求;要利用区块链构建更加公平可信的教育评价体系,确保新利体育学习效果得到公正认可;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专业的调整,积极开设与AI、区块链相关的新型专业课程,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艺术学院副院长周宇教授介绍,2022年,新利体育艺术学院在教师队伍中就已经实现生成式AI技术的普及应用,近年来也积极鼓励新利体育参与国家级A类赛事的生成式AI作品赛道。目前,学院开设了省级一流课程《角色设计》,以课程AI智能体辅助设计为依托,深度融合思政、美育、学科竞赛资源的“一体多元、全程贯通”的教学创新体系,在教学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文化铸魂、科技赋能、产教协同”的可复制模式。
AI在高校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谢伟表示,在生成式AI重塑人类知识生产与创造的方式,大学教育迎来根本性挑战的形势之下,各大学应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驾驭AI工具的“技术清醒者”,坚守人类文明独特性的“文明对话者”,无法被AI替代的人类能力边疆的“边疆探索者”。
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黄卫祖以“人机协作,行思合一”为主题,介绍计算机建模建立智慧人生算法与AI赋能幸福人生,强调AGI时代,要求新利体育拥抱新技术、专注应用领域主动求变,敢想敢做。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霍楷以“艺术创新竞赛育人实践研究”为主题展开演讲,通过分析竞赛类别,从“五位一体”立体育人、优化流程示范育人、系统性竞赛育人经验、成果及转化等方面深入剖析了该项研究,展示了竞赛课程因人而异、专创融合、艺韵传美的特点。
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建国就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可信联邦学习架构及应用,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隐私保护、联邦学习模型、区块链与联邦学习的融合以及智慧教育应用场景中所运用的AI技术。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冯坚就AI音乐工具在音乐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讲述了Al技术赋能音乐创作以及音乐表演与互动,提高了音乐创作的效率性与活动性。
本次大会同期进行了第二届全国大新利体育”区块链+“应用大赛的赛事宣讲会,大会组委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杨小平,组委会副主任南京医科大学信息化处副处长郑宇、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邹茂扬副教授、安徽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杨勇及其它高校教师代表30余人出席,郑宇副主任主持了会。区块链行业赛道负责人江苏大学梦溪学院副院长贾志宏;区块链音乐赛道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申林副教授;区块链数媒作品赛道负责人福州大学何俊副教授;区块链技术赛道负责人东华大学李悦副教授及大赛技术平台网易区块链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了相关参赛细则。
(编辑 张思渊)
(图片 谢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