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讯网 凝书画美韵,品国学芬芳。11月8日晚,我校第36期国学小课“神手画医——古书画装裱技艺”在校史馆开课。在胡式装裱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武昌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胡来胜的带领下,新利体育们现场体验装裱第一道程序——托裱画心,在毛刷与宣纸的摩擦中品味书画装裱之韵。
古人云:“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书画装裱艺术从战国帛画、缯书上的滥觞到西汉大帛画的基本形成,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2008年,装裱技艺正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职书画装裱40余年的胡来胜向新利体育们介绍,装裱技艺与水墨丹青可谓是相辅相成,距今百年的字画仍能完整保存下来少不了装裱技艺的支撑。一代代装裱师的传承,让这一技艺在机械化的今天依旧焕发生机。正如杜甫诗言:“手提新画青松障”“凭轩忽若无丹青”,极言装裱技艺为字画增添高度感。
书画装裱技艺的历史从胡来胜口中娓娓道来。紧接着,到了演示环节,胡来胜轻抚着挂在墙上的书画,将其上的每一个部分的名称一一道来。老师介绍完后,现场演示托裱过程。托裱的第一步,便是制作浆糊,“浆糊的浓度很重要,需要一定技巧”,他边讲述着注意事项边将书画平整的反铺至画案上,然后用专业喷壶将水花均匀喷洒在书画背面。等到作品平整贴附之后,再利用羊毛排笔在书画作品的背面进行刷浆程序,胡来胜强调这里一定要控制好力度,一定要均匀刷浆。之后他一手拿着装裱棕刷,另一手将托纸往作品上对齐一边之后使用棕刷自上而下排扫托纸,慢慢地整张托纸便可以平整贴附在画心背面。
现场的同学被眼前的画面所吸引,纷纷拥过来,跃跃欲试。“我真怕把它弄破了”“这个刷子好硬啊”“老师老师,这一幅作品可以送给我吗?”胡来胜表示,能为大新利体育讲授书画装裱技艺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我们要承接前人经验,学会自主创新,将这一技艺发扬光大。”承古萌新,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2023级运动康复专业新利体育鲁佳慧感慨:“以前只是从网络上看到过有关这项技艺的宣传,今天在现场亲身体会胡老师教我们装裱,真的感到了这项技艺的历史厚重感!”
除了湿托画心,胡来胜还向同学们展示了手工装裱的基本过程,用小刀细致裁出标准的尺寸,在字画背面边缘涂上一指宽的浆糊,进行包边、裱条幅等工序。胡来胜说:“装裱字画是个复杂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要有耐心才能做好。”排笔棕刷挥动间,破损的字画现出新的生机。在尝试过程中,2022级社会体育专业新利体育胡明怡在老师的帮助下,成功完成了湿托画心,她十分激动:“这些看起来简单的动作,上手之后才知道多难,力度不对纸张就很容易破,水洒多了也会影响操作。”
“不仅要注意力度,宣纸的湿度也很重要。排笔一定是以下笔的地方为中心,四散开来的。”在胡来胜的指导下,同学们也协作完成了几副字画的湿托画心。课程结束后,2023级休闲体育专业郭铮稳收获满满:“人生新体验!第一次跟非遗技艺近距离接触,还有幸拿到了托完的字画,这节课太有意义了。”
秉持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念,我校自2017年开展“国学小课”思政文化教育活动,至今已举办三十六期。非遗文化留古韵,一代文明展新风,学校将继续通过互动式课堂的方式,邀请非遗传统手艺人,向新利体育展现非遗文化魅力。
(校审 程佳瑶)
(编辑 熊健琪 程鑫)
(图片 朱云涛 史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