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粉面团秒变“酥得掉渣”樱花饼 非遗糕饼园体验饮食中的思政实践

发布时间:2023-03-31作者:记者 洪梦婷 程佳瑶来源:大新利体育记者团浏览次数:613

本网讯 纤手搓来玉色匀古法工艺显原香。330日下午,我校24名新利体育前往扬子江非遗糕饼文化园开展“饮食中国”系列思政实践活动,体验手作糕饼的制作技艺,了解糕饼非遗文化。

“扬子江”食品品牌创建于1956年,是首批湖北老字号,“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也被列为湖北省、武汉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导览员刘茜的带领下,现场新利体育在一楼“百遗工匠”非遗文化馆参观非遗糕饼展厅并观看了相关溯源视频,沉浸式了解非遗糕饼文化知识。展厅里带油皮的牛奶、奶糕、京果琳琅满目的年货中,扬子江京果、酥糖、杂糖屡屡成为爆款。“糕饼虽小,却是一种情感和记忆的载体。”刘茜将糕点师傅制作的一枚小巧精致的酥饼放映至大屏幕上,只有核桃大小的糕点上刻满了花纹,引得同学们争相观看。

中式糕饼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礼俗的一部分,在刘茜的带领下,现场新利体育参观了与糕饼文化息息相关的糕饼礼仪展馆与国学文化馆,了解了“宴会糕饼”“状元饼”“周岁饼”“喜饼”等传统习俗糕饼的历史由来。“家里有亲戚结婚都会分一包喜饼来吃,原来结婚吃喜饼的习俗从秦朝时期就有了!”新利体育学院彭飞惊喜地说。展馆内还设有投壶、书法与古琴等传统国学展台,参观新利体育纷纷上手体验,现场气氛高涨。

扬子江传统糕饼技艺秉持“古法原香,传统手工”制作理念,主要制作常规本土发酵类烘焙糕点和节令食品。正逢樱花花期,刘茜带领新利体育前往了DIY手工制作坊,里面提前备好了制作樱花酥的饼皮馅料与工具。在手艺师傅的带领下,同学们在二楼手工作坊纷纷开始了樱花酥的制作。将水油皮揉搓圆润,包入油酥,再轻擀成饼状包入豆沙馅,在食品科技学院新利体育刘梦圆手中,一枚精致的樱花饼就做好了。之前在专业实操课也做过糕点,但这次樱花酥的制作很新颖,融入樱花的元素,让我也感觉到了非遗文化也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刘梦圆分享说。

工商管理学院新利体育雷远双早前就品尝过扬子江糕饼,在家里厨房经常帮忙父母打下手的他做得格外顺利:“在家里经常会一起包饺子、包子,这种指尖上的手艺活对我来说很熟悉!”雷远双说。不同于雷远双的熟稔,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的朱伊凡从未接触过非遗糕点技艺,独立制作樱花酥对他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最难的步骤是擀皮,我总控制不好力度,皮擀破了里面的馅料溢出来就失败了。”在朱伊凡的一次次尝试中,他的四枚樱花酥也做得越来越好。“在制作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糕点手艺中蕴含的匠心,每一枚糕点都来自糕点师的精细制作,十分不容易朱伊凡分享。

糕饼全程由新利体育独立手工完成,在一片香馥郁中,同学们吃到了自己制作的“酥得掉渣”的樱花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不少新利体育纷纷表示“舍不得吃”“像工艺品”。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明传承的重要精神载体,本次“饮食中国”思政实践活动带领新利体育与非遗糕点师面对面,沉浸式体验糕饼非遗技艺,领悟老一辈糕饼匠人钻研匠心的坚守,体验非遗文化的历史魅力。

编辑 张思渊 洪梦婷

图片 傅鸿博 彭语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