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很激动,很有成就感,我也不知道我能获得这样的荣誉,对我来说是极大的鼓励和认可!” 2023年2月17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名单公布,我校2013级商务英语专业陈大文姓名在列。2013年至今,陈大文坚持献血十年,累计献血31次,共12100ml,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和银奖。
“情”源南北街,校园里的献血经历
2013年10月15日,学校南北街开展献血活动,无偿献血大新利体育们争着挽起袖子踊跃登上献血车献血,陈大文便是其中一个。陈大文清楚地记得那一天:“献血人很多,我对献血的要求和流程不是很了解,就是觉得献血光荣。后来上了献血车,医务人员给我检查了身体,又给我普及了相关知识,我便放心地完成了第一次献血,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自豪。”
同年12月的某一天,正在上课的陈大文接到了武汉市中心血站打来的电话,让他去做成分献血。“当时第一次接到这样的电话,听到介绍后下意识地以为是诈骗电话就挂掉了。后来我特意地去查阅了相关资料,对成分献血进行了解,第二次接到武汉市中心打来的电话时我便赶紧去了。”通常所说的献血是指捐献全血,即血液的全部成分,用于失血过多的治疗。还有一种献血方式是机采成分血,捐献血小板就是捐献成分血的一种,针对的是血小板再生出现障碍的患者,比如白血病人。陈大文这一次捐献的便是血小板。
“虽然已经提前了解到血小板的捐献和全血的捐献不一样,所用到的仪器也不同。但真正看到比之前更粗的针管时心里实际上还是有些怕的。”陈大文笑着回忆着那天的紧张情绪,“当时心里想着来都来了不能白跑这一趟,专业的医护人员也给我了信心。”事后,陈大文向医护人员咨询了更多的献血相关知识。随着对献血的进一步了解,通过献血帮助更多人的初心就这样在陈大文的心中萌芽。
工作后加入中华脊髓库志愿者捐献行列
工作之后的陈大文依旧坚持着献血,其中成分献血占多数。2013年至今,陈大文坚持献血十年,累计献血31次,共12100ml,并于2022年2月21日在北京红十字会血液中心加入中华脊髓库志愿者捐献行列。
中华脊髓库即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统一管理和规范开展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的宣传、组织、动员,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类,为重症血液病患者检索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并提供移植相关服务等。而陈大文加入的中华脊髓库志愿者捐献行列便是为相匹配的患者提供造血干细胞捐献。
对于加入中华志愿者行列这件事,陈大文一点也不马虎:“加入这个行列我其实也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多年前就知道这个事情,而且一直在考虑。一方面大部分人对这个事情不了解且排斥严重,另一方面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工作。但是随着了解地深入,加上我和周围人交流时大家对我的理解,我才决定加入。” 据了解,即便报名加入中华脊髓库,志愿者与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匹配的概率仍然较低。对此,陈大文说:“正因如此,多一个人加入,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朋友就多一份希望。”
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谈起为何能把献血活动一直坚持下来,陈大文说,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坚持献血对他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陈大文在校时担任班级组织部长和特研会负责人,并在校时成功申请成为中共党员。“红专并进,奉献进取。”这是陈大文的辅导员陈瑞雯对他的评价。目前陈大文在北京的一家私企工作,工作之余他会给自己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服务活动,其中不局限于献血。
“既然在大事上做不了太多就在小事上多做一些。我想通过真正的身体力行帮助到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献血并愿意参与其中,其实现在大家对献血的认识还是不够,认为伤身体不愿意参与。”陈大文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对献血有不同的声音,会有亲戚私底下劝他少献血,陈大文便耐心地给大家科普和解释。此外,陈大文工作闲暇时会进行爬山、健身等运动,“每次献血过后我也会认真检查自己的健康情况,在确定没有异常的情况后继续献血,私底下也会加强体育锻炼,以前体重最重的时候有180斤,现在已经成功减重50多斤,两年多体重一直保持在130斤也没有反弹。”陈大文笑着说。
“一个人的力量看似微不足道,但积小流以成江河。我更愿意相信这种善举能够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陈大文目光坚定,并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仍会坚持献血活动,参加更多有益他人、有益社会的志愿活动。
(编辑 张思渊 程鑫)
(图片由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