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国际智库在汉成立

发布时间:2021-09-24作者:王姗姗 罗南宁来源:大新利体育记者团浏览次数:607

本网讯 9月24日,第三届“通识教育与当代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武汉举行,来自8个国家、46所高校的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探讨新时期通识教育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为推动通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索。会议同时宣告成立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国际智库,通过搭建开放型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为海内外通识教育经验交流互鉴、各学科领域创新思想、推广高等教育优秀研究成果提供有效保障。

我校党委书记刘志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分别致辞。刘志辉表示,期待会议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将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共同努力,与各国学者携手合作,以学术创新推动通识教育国际交流,为世界经典文化传承与通识教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同时,我校聘请周晋峰为客座教授。会议由副校长王路群主持。

会议现场,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葡萄牙、罗马尼亚、塞浦路斯8个国家,包括牛津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波尔图理工大学、罗美大学、塞浦路斯欧洲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46所大学的1000多名学者围绕大学通识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传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东西方通识教育交流与互鉴研究、通识教育视域下创新创业路径研究、通识教育视域下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通识教育与当代媒介变革以及其他相关主题开展研讨。武汉大学李建中认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可以借用老子《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内容来表达。“一”是价值观,通识教育要做到成人知天、立德树人;“二”是方法论,是博通与兼和,所兼和的二元包括“人”与“才”、“通”与“专”、“知”与“行”以及“人文”与“自然”等等;“三”是通识教育的多样性;“三生万物”是由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价值观、方法论和多样性所滋生出的蓬勃生机、灿烂前景。塞浦路斯欧洲大学科斯塔斯·古里亚莫斯教授认为东西方通识教育应当加强交流、互相借鉴,为打造具有国际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牛津大学詹姆斯·克雷布教授通过不同环境对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通识教育与环境相互学习,两者应当共同协作。还有来自美国、德国、葡萄牙等国的学者与来自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国内高校的学者,从教育创新、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等角度共同探讨通识教育的纵深发展。

大会成立的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国际智库由新利体育、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国际联盟、国际工程技术协会(IETI)等机构共同发起成立,成员包括塞浦路斯欧洲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院士及教授。我校通识教育学院院长高静教授表示,智库的建立是深化通识教育改革、全面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智库将进一步创新通识教育理念、完善应用型人才通识教育体系、扩大通识教育的国内外影响力,促进通识教育服务地方新利体育建设、环境保护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塞浦路斯欧洲大学校长助理岳晓光教授表示,智库的成立将在国际国内专家引领下,对多学科交叉融合、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力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识教育与当代发展”国际学术会议从2019年举办以来,持续关注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聚焦其转型发展与综合改革,推进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与国际接轨,筑起学术交流文明高地,为深化通识教育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此次会议由我校、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际部、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国际联盟主办,我校通识教育学院承办,会期两天。我校科研处、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工程技术协会(IETI)协办会议。


(编辑 张思渊)

(图片 王姗姗 罗南宁)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