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8月10日,22岁的王宏成身穿迷彩服和荧光服守在江夏区法泗街斧头湖南大堤。气温渐高,汗水湿透衣服,王宏成手里握着长木棍,和队员们一起察看低洼处是否出现险情。这是王宏成参与群防上堤的第10天,也是他在2020年第二次参与到保卫武汉的特殊战役中。
王宏成出生于1998年,目前就读于我校国际教育学院。“能来守堤是我的心愿,我不觉得苦。”王宏成笑着说。按照分段分岗的原则,斧头湖南大堤值守人员共分为6个岗点,每个岗2人,王宏成负责的2号岗堤坝长度约800米,每小时要巡险一次。巡堤耗体力,800米的路,来回一趟需要40分钟,短暂的休息后就开始了第二轮的巡险,一天下来,王宏成要走近15公里。虽然年纪小,王宏成做事却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8月5日,江夏区遭遇了大暴雨,强风瞬间把值守人员休息的帐篷掀翻。强风暴雨,守堤的责任就越重。当天,包括王宏成在内的全部队员全部上堤,冒着大雨检查堤坝上是否出现漏洞,配合专家一起处理险情、堵住缺口。夜晚,已经连续奋战近8个小时的王宏成还在扛着近50斤的沙袋堵缺口,晚上视线不好、打开手电筒还会吸引蚊虫,王宏成顾不得蚊虫叮咬,生怕漏掉一丝缝隙。
巡堤的时间长了,王宏成因遭遇车祸未痊愈的伤口出现了发炎的情况。7月12日,王宏成遭遇车祸,伤口还未完全愈合的他在接到第二批防汛通知时毫不犹豫地来到岗位。“第一批防汛人员上堤的时候我就很着急,当时躺在病床上特别自责,能下地了我就赶紧来堤上,干起活儿来就不疼了。”长时间的巡险,汗水混着雨水进入伤口,王宏成没喊过疼、叫过痛,涂了药后继续埋头在堤上忙碌。
实际上,在今年三月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王宏成就主动请战,成为了一名社区抗疫志愿者。在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服务期间,王宏成配合社区工作人完成居民采购物资,需求统计、数据整理、人员信息对接等工作,紧张而忙碌,得到了社区和居民的认可。“我一共报名了四次,前三次都石沉大海,最后一次我特地写了申请书,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王宏成说。
据了解,王宏成曾参军入伍两年,在湖南服役。2019年,王宏成所在的部队参与当地的防洪救灾,王宏成因为年纪小,并未编入第一队列直接参与抢险工作,这成为他入伍期间的遗憾。“我是98年出生的孩子。听爷爷说,当年大洪水的时候,我们家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现在我长大了,就想把这份恩情回报给社会。”22年后,王宏成站在曾经前辈们奋战过的地方,成了新的守护人。
谈及准备坚守到何时,王宏成表示:“我想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承担起年轻人的使命和责任。我要坚守到最后一刻,水位不退我不撤!”
(编辑 张思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