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役,外国语学院在汉教职工一呼百应、逆流而上,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用行动承担责任,用信念筑起“防疫墙”,用“星星之火”传递大爱无疆,凝聚成众志成城抗疫的强大力量。
在这个强大的集体里,有“坚强妈妈”范煜,她的家人因封城无法返汉,她在社区工作之时,十岁大的儿子需要独自在家从早上八点待到晚上九点。范煜工作的社区在宝丰街硚北社区,所处的小区内有超过500户医护家庭,为感染重灾区。范煜说:“我们这里每栋都有确诊的,基本上每天都来救护车,刚刚开始下沉工作时我每天出门就哭,跟我儿子说,万一我有什么事,你就在家吃泡面零食,千万不要开门出门。” 范煜坚守了岗位近三十天无休,克服重重困难,安抚好独自在家才十岁的孩子,用行动履行了一名党员的誓言。
在这个强大的集体里,有“铁人”董亚钊。他主动报名参加第一批下沉社区工作,董亚钊总说自己作为外国语学院的男性教师,力气活、苦力活,都交给他。在社区里,参与排查、给困难家庭定点采购、为社区外国专家志愿服务样样不落,不怕苦、不怕累,截止3月10累计上门排查120余户300余人,打电话500多次。
在这个强大的集体里,有“勇于担当”的徐喆,徐喆是外院下沉社区离家最远的教师,每天工作需要往返武汉两个区,单程需一个多小时。他早出晚归,值守在疫情严重的江汉区,白班、夜班一天无休;下沉社区之初,家人和自己都在工作中生病,但徐喆仍克服困难,坚守岗位。除此以外,徐喆还坚持完成好教学任务,经常加班到深夜。
在这个强大的集体里,还有做过四次手术在得知下沉通知后第一时间报名的“热心人”钟敏,她在得知社区打印机坏了时,将家里的打印机也“志愿”到了社区,并在社群中帮社区募捐到打印纸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钟敏关心关怀高龄独居老人,社区中一名96岁孤寡老奶奶每次提及想吃的东西,钟敏都会想尽办法买到;除了做好下沉社区的工作,在自己所居住小区内也竭尽所能帮居民采购买药;钟敏卓越的沟通安抚能力得到社区同志肯定,担任了所下沉社区融侨华府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
在这个强大的集体里,还有陈瑞雯、邓雅琼、黄薇、魏艳、王丽君、黄艳、欧求忠、黎珂、项秀珍、舒璨、易文燕、杨雪、邓小米、金俐、邓争艳、刘洁、贾宁宁、彭梦佳、杜风、忻竞、郭阳、廖婧等同志,学院领导带头,外国语学院在汉教师纷纷加入。
57岁的党总支书记李胜华身先士卒,在社区下沉里,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在李胜华的带领下学院领导带头全部下沉,用实际行动诠释担当,引领全体教职工发扬奉献精神,并像大家长一样及时关怀、解决教职工在心理上、生活上、工作上的困难,做实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振奋一线教职工的信心。
学院教师英勇无畏,即使他们中有亲朋好友染病甚至去世的,有家有重病老人无法陪护的,有双职工下沉无法顾及家中老小的,有在社区工作生病仍坚守岗位的,而且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他们还要担负教学的重任,既要全力做好防疫工作,又要做好教学工作。但他们都说:“咬咬牙坚持做下去,希望一切都能尽快的好起来。无论多么艰难,都不能阻挡我们找到希望的火种,共同坚守到武汉好的那一天!”
武汉按下了暂停键,但疫情之下这座城市的生机处处可见。武汉的樱花已开,这是属于这个春天的生命力,这是对那些挣扎着的生命的鼓励,也是对在这当中为守卫这座城而坚守信念的人们的致敬。
(外国语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