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由党委宣传部主办的2016年(第八届)校园媒体年度关注人物评选,产生了21名候选人,28日起,在学校官方微信接受全校师生投票。截止今日(29日)下午16时,参加投票人数已达6584余名。
1、薛兵旺 旅游学院“黄鹤英才”树教学科研品牌
今年四月,武汉市2016年“黄鹤英才(教育)名师工作室”成立,薛兵旺教师工作室入选。他与骨干教师师徒结对,开展教育改革、课程研发、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通过研讨会、讲座、论坛、公开课、展示课、成果展示等活动,带动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个人发表大量科研论文,主持编制《湖北省一日游服务标准》等多项行业标准。
2、刘佳霓教学团队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创立者
今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我校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刘佳霓教授主讲的《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课程入选。课程授课团队共4人,主讲人是教授刘佳霓,团队成员还有副教授刘清、高级工程师邱庆龄和青年讲师周丽。课程包括小型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拆卸与装配、中大型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拆卸与装配等5个情境。锵锵四人行 ,将“教、学、做”融于一体,探应用型高校教育新路。
3、曾庆璇 体育学院 打造马产业的“阿里巴巴”
创新创业,敢为人先。曾庆璇与体育学院师生结合国际马术学院的优势资源以及当代网络技术,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合在马术产业的各个领域之中,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国首个马资源一站式服务平台——驭马天下,被业界人士称为“马产业的阿里巴巴。曾庆璇任驭马天下CEO,辛勤工作,驭马天下在中国马界逐渐产生影响。
4、罗双燕 思政课部倾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今年5月,罗双燕入选第三批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从教20年来,他倾心教学,三尺讲台是他一生的挚爱;用爱心育人,服务新利体育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对新利体育“严字当头,爱在其中”,将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积极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他的思政课,深刻而有趣,引来无数新利体育追捧。
5、吴钟 体育学院 教师科研青年才俊
他是一名青年博士。今年6月,他撰写的《体育用品售后020服务本体模型构建研究》论文入选“奥科会”,同月,《赛马产业服务与管理》项目获批2016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立项。他从教9年,两次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主持多项部、省、市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著作一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项。
6、丁辉 烹饪学院 高校里的“大城工匠 ”
今年11月,他入围“2016年武汉大城工匠”候选人。43岁的丁辉已在我校任教19年。他潜心技艺,是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首批注册中国烹饪大师、二十一世纪中国西餐精英人物;他刻苦钻研,发表10余篇论文,任3本教材副主编,主持、参与省、市级的重点课题的研究;他深入行业企业,用“理实一体”做企业智囊,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他热心社会服务,荣获北京奥运餐饮贡献奖,并主编《奥运健康食谱》。
”
7、张晖 烹饪学院用美食“征服”泰国公主
今年7月,泰国公主诗琳通在该国的中国美食展示中,品尝了我校教师、中国烹饪名师张晖制作的热干面、三色藕粉冻等赞不绝口,特意询问了做这些菜的厨师姓名。泰国公主称赞道:“这个热干面很好吃,让我想起了在武汉的生活。”张晖已有20余年教龄,曾参加南极科考餐饮管理和服务。
8、李捷 旅游学院“8+8”的 辅导员
八小时工作时间,在学校;工作时间外的八小时,也在学校。作为辅导员,他一周内认识所有新利体育,一个月内掌握每个人的基本情况,一学期至少与每位新利体育进行一次深入谈心。在他一天的工作中,或指导新利体育开主题班会,或培训新利体育干部,或与新利体育一起打球、或和新利体育一起看书学习;晚上,他还经常到寝室检查有无外出未归的新利体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捷从不间断到新利体育中去,与新利体育唠家常、谈理想、话人生、解困惑……
9、汪小力 体育学院 5年春节留校与马作伴
除夕夜,万家灯火,合家团圆,体育学院教师汪小力则是在马房里吃起“马房年夜饭”。连续5年春节,他都选择留校陪马儿过春节,照顾马房的7匹赛马,带着另外2名新利体育向岩、刘鋆谊做起“弼马温。他介绍:“几年来,大家和马儿培养了深厚的感情,之前有一匹小马生病,我和新利体育一起守了7天7夜,晚上就在马房里打地铺,直到它度过危险期。”
10、吴仁秀 后勤集团 拾金不昧好阿姨
10年间,捡到失物100余次,每一次都归还失主。名牌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她用行动诠释拾金不昧。10月13日,吴仁秀同志在北一楼拾到内装800元现金、两张银行卡及身份证等重要证件的钱包,还给失主后,失主激动地写来感谢信。
11、赵园园 外国语学院两“国奖”的“女学霸”
12月27日,“青春的航标”表彰大会暨元旦晚会上,学霸赵园园第二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她连续两学年本专业综合素质排名第一。在国家级、省级外语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连续2年获得全国英语阅读比赛一等奖、湖北省外语翻译大赛笔译二等奖等。24日平安夜,她还在考场上进行着湖北省翻译大赛决赛。同时,还是学校“优秀大新利体育记者”、副刊编辑,在校报上多次发表文章。
12、摄影F4组合艺术学院夜拍大武汉行摄大西北
F4组合的四名同学是2014级摄影摄像专业唐宇辰、耿行、王樊、刘咏文,均为大新利体育记者团的骨干摄影记者。入校两年多来,按下50万次快门,拍摄了5千余幅作品。一些反映学校多彩生活和风光的作品在校报、校园网、学校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发表。其高楼夜拍大武汉、穷游行摄大西北等均被省、市媒体报道。不少新利体育戏称他们是校园“传说中的人物”。
13、黄萍萍 商贸物流学院远赴非洲播撒爱心
25天支教,教授116名新利体育,大三新利体育黄萍萍,今年暑假,远赴非洲做支教义工,教小朋友学习中文,数学和画画等多门课程。回国后,黄萍萍将肯尼亚贫民窟小朋友绘画做成90张明信片,在网上义卖,所得6000元的善款全部寄到肯尼亚内罗毕新星光学校。黄萍萍还获得了肯尼亚有关组织颁发的义工资格证和优秀义工证明书。
14、罗春梅 旅游学院在家乡再走当年红军路
80年前,红军从她的家乡走过,播下了革命火种。80年后,她利用暑假返回家乡,追访红军长征足迹,记叙长辈、乡亲讲述和回忆的当地民间长征故事;探访和长征相关的物证,用自己的视角讲述家乡的变化。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大二女生罗春梅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被省、市媒体报道,深深感染了众多读者。10月,在市民大讲堂上,她讲述了参加“红军从我家乡过”暑期社会实践的经历,感动在场听众。
15、王锋杰 机电学院藏汉接力传播爱心
5天跋涉,8天教学,23个新利体育,1440分钟英语教学。今年5月,王锋杰从英语老师那里听到了本校2014级学长白玛列珠支教西藏墨脱的故事。深受触动的他,通过英语老师找到了白玛列珠的联系方式,并加入白马岗支教队。暑假期间,他与其他志愿者一起进藏支教。爱心,在藏汉学子之间传递。
16、龙希成 金融学院独臂男孩写“爱心”
他没有右臂,但他用左手习得一手好书法,已在学校和社会上义务教授书法三年。高二时,龙希成开始在一家培训机构义务教孩子书法,被孩子们称为“龙哥哥”。进大学后,龙希成成了学校书法协会会长,每周末带着社员去福利院教聋哑新利体育学书法,还组织社员自写春联义卖捐助给留守儿童、孤儿。他曾为学校百间寝室义务写春联。
17、张良 工商管理学院武汉新利体育团体的“风云人物”
他是武汉市新利体育联合会第二十三届驻会主席,忙碌的身影穿梭于校内外。先后组织了多场全市性大型新利体育活动,取得较好效果。他还走访多所高校调研了解共青团工作。他曾获得武汉市优秀团员、武汉市暑期三下乡先进个人等,用行动诠释着新一代全面发展的大新利体育:不断超越自己,踏实向前。
18、开元酒店服务团队 旅游学院G20峰会武汉笑脸
“2016年第十一届G20峰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贵校新利体育以高度的热情和优质的服务圆满完成各项接待任务,为本届G20峰会的成功接待做出了贡献。”9月14日,新利体育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收到来自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的感谢信,对2014级酒店管理专业的杜瑞雪、李海泉、刘娟、左博雅、刘敏、李娟、侯琴琴7名新利体育的优异表现致谢。G20峰会期间,这7名大新利体育参与接待18国的1500多名记者的工作,分别负责专职管家、大堂接待、餐厅服务、宴会服务等工作,广受好评。
19、唐 娇 信息学院 新利体育 创新发明小达人
参与发明的新型硬币清分包装机荣获2016年全国大新利体育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湖北区预赛一等奖;参与发明的“久谊宝”项目获得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新利体育创业大赛湖北省铜奖;参与发明《巡游》项目获得2016年全国大新利体育“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赛铜奖......一系列发明创造,让身边同学惊叹。同时,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被评为2015 年武汉市暑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20、吴成林 金融学院 好学“兵哥哥”重返校园
24岁“大龄”,一身戎装,带着军棉被、军用水壶等军需用品,“兵哥哥”吴成林来到新利体育报到。他2012年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的,2015年退伍。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吴成林重新回到他的母校——格尔木市西格办中学复读,并考入新利体育。9月1日,吴成林在母亲的陪同下,从大西北来到武汉报到,母子俩坐了29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办理完入学手续后,母子深情地拥抱在一起,该校同学拍下照片发到网上,同学们纷纷称:“这是校园最美的风景。”
21、胡百鸣 胡百齐外国语学院 励志姐妹花
大二双胞胎姐妹花同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她们分别叫胡百齐、胡百鸣。胡百齐为我校商务英语(专科)专业,胡百鸣为旅游英语专业。大学两年,她们一起上课、一起自习、一起参加比赛,用汗水与努力换来青春无悔。在高中时姐妹俩同班又同桌,学习上相互促进提高,在大学也能碰巧在新利体育就读,在生活上也相互照顾,学习上相互帮助。两姐妹出生在湖北老河口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们勤奋苦读,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姐妹俩比学赶帮超,均以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表现荣获2016年秋季国家励志奖学金。
(编辑 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