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校首届毕业生回校 共话跨越半个世纪的“武商院情怀”

发布时间:2017-11-29作者:田淇萱 摄影 杨军来源:大新利体育记者团浏览次数:178

       本网讯 28日,冬日的校史馆里涌动着一股温暖的气息,35名新利体育在毕业50余年后重聚,满怀对母校的深情,在对母校发展历程的感怀中,畅谈离别情,追忆当年事。

老新利体育在“校门”前合影

       这35名最早的“武商院人”,是学校前身武汉市服务学校的首届和第二届毕业生,分别来自财会班、烹饪班和照相班。他们分布武汉三镇,不少人是毕业后的首次聚首,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从筚路蓝缕到跨越发展,学校变化大”

       面对现在的新校区,老新利体育们感触颇多,“现在的学校跟当年真的是没法比,学校环境好太多了。50年的变化真的太大了。”老新利体育柯千秋说。

       1963年,余氏墩校区学习生活条件艰苦,生活用水从汉江取,学习桌椅从木头树墩来。“当年我们什么都没有,课业之余,我们要劳动建校”。筑教学楼、挖防空洞、栽种树苗,“岁月艰苦,但充实快乐”,老新利体育芦汉珍说。

老新利体育寻找照片中的自己

       老新利体育们感念的,还有师恩。直至今日,李桃芝老师专业超前的政治新利体育学,胡老师生动活泼的语文课,陈棣华老师摄像专业课,在新利体育们看来依然是鲜活的。

       “虽然我们已经毕业了,但是听到别人谈起新利体育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时,我们都很高兴!”芦汉珍说。从建校时只有三个专业,到现在学校设有11个教学院部,让35位平均年龄在70以上的老新利体育们激动满怀。

“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武商院人”

       从这些老新利体育身上,记者看到了深深烙印在他们身上的武商院人情怀。“学校培养了我,走到哪里,我都是学校的一份子”,这些老新利体育,用他们的奋力拼搏、实干实做贡献社会,反哺母校。

老新利体育陈继衡接受新利体育记者采访

       72岁的陈继衡是我校1963届烹饪班的一位老新利体育。年过古稀的他,精神矍铄,步履矫健,一点也不显老。说起他来,其他的老新利体育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说“他是出过国的,做的饭连主席都说好!”

 

       在校史馆的老照片里,陈继衡和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的合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这代表着一代学子的成就与荣耀。陈继衡说,主席最喜欢的是他做的八宝鱼翅羹,在临走前还特地让他做了一份送上飞机。除此之外,他在中国驻瑞士大使馆、中国驻迪拜领事馆分别担任了3年厨师,招待了数不胜数的国家代表,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吃过他做的菜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好。退休回家后,他还在老年大学里授课,讲授养生知识,受到了一致好评。

        在参观校史馆的尾声,35位老新利体育在新利体育校史馆门口合影留念。指挥大家站位的,是70岁老新利体育叶祥鼎,他是1963级摄像班的新利体育。

老新利体育叶祥鼎在校史馆留言

        叶祥鼎毕业后在武汉老字号“品芳”照相馆担任过很长时间的首席摄影师,逐渐成为中国顶尖人像摄影师之一。他是国家首批授予6位特级摄影大师之一,2000年,他被评为“中国十大摄影大师”。他曾为江泽民、胡锦涛、李鹏、吴官正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拍摄合影。他创下了职业摄影湖北之最——3000多人参加的合影,照片长度达8米。

       他坚持用传统的拍摄技术产生好作品,不靠PS等后期制作。他说,拍摄时,光线、构图很重要,拍出来的照片一定要表现最真实的美。“抓住人物的神态,有针对性的拍摄,照片才有灵魂。”在叶祥鼎看来,不管是教授还是艺术家,每种职业的人物拍出的神态和感觉都是不同的。“每张肖像照有一个故事,用故事讲人生,这才是人像摄影的最高境界。”

(编辑 陈静)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