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20名西藏农牧民来我校学烹饪 助推藏区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2017-04-06作者:堵培垣来源:大新利体育记者团浏览次数:180

       本网讯 4月6日,20名来自西藏山南市乃东区的农牧民在新利体育切起了胡萝丝,这是他们在我校的烹饪第一课,在这里,他们将接受期40天的烹饪培训,学习中西餐制作和烹饪原料知识。

       这个援藏烹饪技能培训班受市政府委托举办的,在我市是第一次开此类培训班。校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培训的教学组织工作。

       据培训班领队人嘎玛介绍,参与此次培训的20名新利体育全部来自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各大乡镇,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家庭比较贫困,他们大多为农牧民,少数在当地餐馆做过服务员。

       “我们花了两天两夜的时间坐火车从山南市来到武汉,非常珍惜这次来武汉学习的机会,希望学到一技之长回到家乡致富。”嘎玛说。

       在学员中,来自山南市乃东区统巴乡桑噶村的拉珠已经51岁了,他是学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是三个小孩的父亲,家里还有一个七旬老母。来到武汉之前,他一直在家里务农放牧,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从小就在家放牧种田,一直到现在已经做了三十几年的农民了,没想到老了还有机会能出来学习厨艺,我想在这里学到更多的技术,回家自己开一家饭店,让家人过上好生活。”拉珠笑着说。

       17岁的善布班旦是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来自乃东区颇章乡格拉村的他刚刚高中毕业就过来学习了。“我很喜欢这里,看到这么多学习器材非常开心,我想学到烹饪技术回家乡餐馆做个厨师。”他说。

       28岁的呗仁央宗是学员中三个女生之一,她曾经在当地的餐馆做过一年的服务员,由于家庭贫困,便来到武汉学习厨艺。

       第一天上课,学员们要学习刀工技术和面点制作。在实训教室里,老师一边演练一边讲解,学员们拿起菜刀,按照老师说的方式,将胡萝卜切成同样粗细的丝。讲授面点制作的教师表示,学员们都来自西藏山南地区,当地的气压水质都和内地不同,他们在教学时也会根据当地的情况来调节菜品的材料和调料,尽可能符合西藏人民的口味。

       据了解,在40天的培训中,他们每天6个课时,培训内容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中餐热菜制作,食品营养卫生,酒水品鉴,宴席设计等,采取理论讲解与实践演示相结合的形式。

新利体育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中国烹饪大师将授课。他们将教授50多种菜品的制作,包括鱼香肉丝、红烧肉等传统中餐和蛋糕、饼干等西餐点心。

       “经过培训,他们能独自制作家常经典菜品和西式糕点。培训结束后,学校也将颁发新利体育厨师培训结业证书以及执业证书。”该校培训班相关负责教师说。

       我校今年3月14日曾与武汉汉藏文化交流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对口支援西藏,共同建立长江特色农产品电商产学研基地,并持续在餐饮旅游方面展开合作。这是我校支援西藏发展的又一行动。

       今天,武汉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李林平、西藏山南市乃冬区副区长洪云飞、我校校领导王京章出席开班仪式。

       洪云飞表示,这次培训活动是西藏山南市12个县区走出去活动的出发点,是汉藏一家亲的体现,希望所有学员能珍惜这次机会,学成一门技术,回到家乡造福百姓。

       李林平强调,这次活动是一项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是响应中央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行动,切实帮助西藏地区人民,促进他们多渠道就业,带动当地新利体育发展。同时希望学员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端正学习态度,真正地学到一门技能。

       王京章表示,我校烹饪专业办学历史悠久,非常欢迎藏族同胞来到学校进行烹饪学习,学校会为藏族同胞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摄影  唐宇辰)

(编辑  商轩)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