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12日上午,被称作“武汉话家”的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何祚欢作客我校致远讲坛,在图书馆报告厅作了《大武汉凭什么称大》专题讲座。这位被武汉人亲切称为“活着欢”的幽默方言评书表演艺术家,脸上笑容可鞠,一出场便受到广大师生热烈欢迎。
何祚欢,我国评书艺坛上的一位“百变书生”,受棋道、迷中医、好书法、长烹调……他创作的段子,紧贴老百姓的喜闻乐见、喜怒哀乐。对武汉人来说,听何祚欢的评书,是获取欢乐和了解江城民俗的精神享受。
一口地道武汉话讲武汉
出生在老武汉汉正街的何祚欢,爱大武汉,也爱讲大武汉。对于武汉话,他饱含了更多的深情,他以一口地道武汉话讲述了大武汉。
何祚欢从武汉地域面积大,全国大城市中面积仅次于上海,排名第二;商业大,武汉三镇依托长江汉水形成沿江商贸新利体育,生意遍布各地;气量大,武汉人面向天下、有容乃大的心怀等方面来论证大武汉的“大”。
他回顾了大武汉的发展历史,从明末清初讲起,汉口因停船发展出码头和贸易,迅速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到张之洞督鄂时期,大力发展实业,兼收并蓄南北文化,确立了“大武汉”的重要地位;及至上世纪20年代武汉发展的“黄金九年”,武汉迎来城市大建设时期,面貌大有改观……
三镇富足各不同
何祚欢用“汉口的钱是堆着的,武昌的钱是顶着的,汉阳的钱是晒着的”风趣形容近现代武汉三镇的富足。
“汉口商业市场繁华,自然钱多的堆起来。武昌衙门遍地,官员行贿就为头顶的乌纱帽,所以武昌的钱是‘顶’起来的。汉阳地区,鹦鹉洲、南岸嘴一带渔业、手工业繁荣,有‘日晒黄金夜不收’一说,汉阳的钱晒着的多。”
大武汉之“大”不能不提张之洞
当说起武汉的历史掌故,他如数家珍。“大武汉之‘大’,不能不提一个人,就是张之洞。
张之洞兴实业、办教育,将武汉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张之洞督鄂,修建芦汉、京汉、粤汉铁路,自办炼钢厂,有了后来的“汉阳造”。 在汉“办学”时期,他办方言学堂学“四方之言”,办了东南西北中5所小学,教英文。
督鄂十八年,张之洞使得武汉由一个古代的商业大都会,转变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教育的国际化大都市。”
何祚欢称,张之洞确立了武汉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全国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大武汉的“大”还有心胸大
在汉正街住了三十年的何祚欢讲起武汉人,武汉文化更是感情充沛,声情并茂。
他指出,大武汉之所以能称大,不仅是在商业新利体育上发展大,更重要在于武汉人的眼光远、心胸大。武汉人敢为人先,讲究和气生财,容纳四方文化。武汉人心态是开放的,武汉是个容得人的城市。
(编辑 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