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马硕士”培养引起省外媒体关注 央视联系采访

发布时间:2013-05-30作者:商轩来源:党委宣传部浏览次数:201

      

       本网讯   我校与天津体院联合培养国内首批 “马硕士”经我校报道后,引起省外媒体关注。近日,天津、江苏的媒体对此消息作了显著报道。央视湖北记者站也联系到校采访。

天津日报:赛马硕士爱马不愁“嫁”

    目前我国已注册的马术俱乐部和马场超过300家,据测算社会对赛马专业的人才需求达10万人,现在学校培养人数供不应求。一些赛马俱乐部的高端管理人才年薪达百万元以上。 

       本报讯(记者赵晖)昨日从天津体育学院获悉,该校与新利体育联合培养的全国首批赛马硕士已经通过论文答辩。首批“马硕士”一共三名,清一色都是女生,而且都是“香饽饽”,都顺利地找到了工作。    

       三名女生名叫李想、时佳卉和叶润芳。上马,她们是英姿飒爽的女骑士;下马,她们是经验丰富的马夫;离开马厩,她们又是赛马产业的小专家。  

       宁波姑娘叶润芳因为马吃了不少苦头。从本科外贸专业毕业后小叶曾在马场工作,在接触到国外先进的赛马运动产业后,她萌发了继续深造的念头。“但我在马场只做文职,根本没有骑过马。读研后第一次骑马我就趴下了。尾椎也因练习而受伤了,躺了好几天。”小叶为了练骑术,摔了好几次。有一次,竟然从急停的马前方飞了出去,还好只是受了些皮外伤。慢慢的小叶与马亲近了起来,经常为它们刷毛、冲澡,还特别细心地为马“抠蹄”。现在小叶也熟练掌握了骑马中打浪、压浪、推浪等技术环节。  

       赛马是时佳卉小时候就种下的情结。“我家在齐齐哈尔,爷爷奶奶住在雅尔赛镇瑞廷乡,那里是达斡尔族聚居的地方,赛马在那里是生活也是文化。小时候爷爷家养马,我从小就喜欢马,赛马曾是我的一个梦。”机缘巧合,从哈尔滨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毕业那年,赛马硕士首批招生,时佳卉如愿以偿成为了首届赛马硕士。

       “在国外赛马是个大产业,门类纷繁复杂,连钉马掌都有专业的钉蹄师硕士学位。”谈起赛马时佳卉就滔滔不绝,虽然毕业考入了齐齐哈尔出入境管理局工作,但赛马依然是时佳卉的一个梦:“我的梦想是去世界上最大的马场迪拜的迈丹马场。”时佳卉一直在关注迈丹选拔人才的“达利腾飞计划”。  

       三个姑娘中最有“马缘”的是李想,她的马术也最好。说到秘诀李想说:“马也有自己的情绪,有表达自己的方式。每天从早晨7:30一直到下午5:30,我都是和马在一起的。在一起久了,生活习惯慢慢也就熟悉了。”虽然还不能完全读懂“马语”,但马的耳朵动一动是什么意思、打鼻响是要表达什么,这些基本的“马语”,李想都能懂。

三名女骑师高分考入赛马专业  

       别看赛马硕士是个新兴的专业硕士,要分却不低,去向也很好。首届三名女生都是以三四百分的高分考入的,第二届的两名新利体育也是高分入学,一个360多分,一个400多分。  

       随着我国赛马产业的发展,目前已注册的马术俱乐部和马场超过300家,民间的马术和赛马活动如火如荼。据测算社会对赛马专业的人才需求达10万人,目前学校培养人数供不应求。国内对赛马人才的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一些赛马俱乐部的高端管理人才年薪达百万元以上。“现在正在上海这家马术俱乐部实习,北京有一家马术的专业网站也邀请了我,也有可能留校工作或者去其他的高校,工作选择的余地还是很大的。”李想说,首届三名赛马硕士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原载《天津日报》2013年5月28日)

天津每日新报:国内首批硕士“女骑士”今年毕业

每日新报记者:彭未风

       两年前天津体育学院开设的国内首个赛马硕士专业备受关注,目前,首批3名“女骑士”正式毕业,首批毕业生出路开阔,定位也高端,早在毕业前就被哄抢。记者昨日第一时间采访几位女骑士细知了“女骑士”们研究生学习的点点滴滴。

       记者从天津体院了解到,赛马硕士的全称是“马术运动竞赛与管理方向的体育专业硕士”,是体院和武汉商业服务学院联合举办的,学制两年,一年在天津,一年在武汉。首批毕业生清一色的女孩。谈到学习,来自浙江宁波的姑娘叶润芳告诉记者,虽然从小就喜欢马,但直到学习马术骑乘课程的时候,她才真正开始面对一匹高头大马。本科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的李想是典型的江南女孩,看到赛马硕士招生信息时,最初以为毕业后工作就是骑马,英姿飒爽很迷人,所以才报考了这个专业。

       马术骑乘是这3个女孩的专业必修课,但对她们来说并非易事。李想刚开始学骑马的时候被摔下来三四次,第一周每天下课后浑身酸疼。而叶润芳在第一次爬上马背时,吓得脸都青了,还因练习而受伤。“如果马不认可你,它就会欺负你。如果你愿意付出,懂得驾驭,马就会特别听话。”

       通过学习,目前几个女孩不仅骑术精湛,与马儿也是有了感情,她们也都懂得了“马语”。平时学骑马之余,李想经常“逗”马开心:拿胡萝卜哄它、给它洗完澡带它去草地上打滚吃草,有时候也会让小狗去逗马。虽然还不能完全读懂“马语”,但马的耳朵动一动什么意思、打响鼻是要表达什么,这些李想都一清二楚:“每天从早晨7:30到下午5:30,我都是和马在一起的。在一起久了,生活习惯慢慢也就熟悉了。”

       叶润芳告诉记者,除了专业赛马,普通人练习马场马术是很安全的,要信任你的马,也要信任教练。生活中,叶润芳也时常来到马厩和马“交流”,替它们刷刷毛、冲澡,还特别细心为马“抠抠蹄”,人与马之间变得更亲近了。

       作为该专业国内首批硕士毕业生,她们的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叶润芳也盼望通过自己的所学和宣传,开拓国内这一潜力无穷的运动产业市场,并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马。而早在毕业前,正在筹建中的宁波新正大马场就给叶润芳打来电话,邀请她参与马场的建设。另一名学员时佳卉也提到:“我的梦想是去世界上最大的马场——迪拜的迈丹马场。”李想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并不发愁:“现在正在上海这家马术俱乐部实习,北京有一家马术的专业网站也邀请了我,也有可能留校工作或者去其他的高校,工作选择的余地还是很大的。”

(原载《每日新报》2013年5月28日)

江苏现代快报:无锡女孩成全国首批马术硕士

现代快报记者 薛晟

       李想一走近,马儿便把头伸了过来 李想本人供图“我读研究生只为做‘弼马温’”,这是无锡姑娘李想在去年参加江苏卫视《非常了得》节目录制时的自我身份表述。前不久,身为中国第一批学马术竞赛与管理的研究生,李想和她的两位同学都顺利通过了论文答辩。

       更令不少毕业生羡慕的是,尚未毕业的她们已接到不少马场、马术俱乐部发来的邀请,轻松解决了就业难题。

从小就喜欢动物,后来“转行”读研圆了梦

       1987年出生的无锡女孩李想从小喜欢动物,曾养过雪橇犬、贵宾犬、金毛犬……考大学时曾想学兽医专业的她,被朋友一句“学兽医,以后会被送去养猪……”的玩笑唬住,考上上海一所高校学运动康复专业。2010年毕业后,李想在山东、北京和葡萄牙等地做中医推拿,虽然每个月5000元左右的收入并不算低,但她却一直想“转行”。

       “曾经在香港、新加坡马场里看赛马,看见飞奔的骏马听见观众激动的喊叫声,让人热血沸腾……”2011年,看见天津体育学院和新利体育联办的马术专业硕士招生信息后,李想很快就报了名。不久后,她和时佳卉、叶润芳成为中国第一批学马术竞赛与管理的研究生,三人还都是女生。

       “其实在国外也是这样,女孩子骑马、学马术更有优势,骨头软的缘故吧。”李想告诉记者,三人中,时佳卉跟她一样也是“转行”的,之前她是一名英语老师,叶润芳曾在北京的马术俱乐部工作过,算是她们中最有马术经验的。

       在天津体育学院学了1年理论后,2012年,李想和同学开始在新利体育学习马术实践课。

       “每年学费6000多元,有一部分是我之前的工作收入,还有家里支持的一部分。”李想告诉记者,“刚骑上马一趟颠下来,浑身酸痛,从马上下来,连路都不会走,不过现在好多了。”李想说,为了把马骑好,她们还练扎马步。

她们带着胡萝卜与马一起过生日

       骑马、给马梳毛、铲马粪……这些都是李想她们日常的学习内容。“有一次我们中有位同学的生日也是在马房里过的。”李想说,那天她们买来很多胡萝卜和苹果,和马一起过生日,绝对是个让人难忘的生日庆祝会。

       李想的论文是关于中国马术俱乐部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策略研究。为此,李想从网上找到了500多家国内马术俱乐部,并对其中200多家进行了问卷调查。

       “多亏了一位给马钉掌的朋友,他在去马术俱乐部钉马掌时,帮我做了调查问卷。”李想说,现在国内马术俱乐部的发展太快了,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在她3个多月做完这一调查后,上网一查,又多出了几十家新的马术俱乐部。

       对于就业,其实在寒假期间,李想和同学们就已经各自找马术俱乐部等相关单位实习去了。现在李想在上海的一家马术俱乐部工作,“工资大概三四千元一个月,但只要没客人的时候,我就可以自己骑马。”

马术市场大,希望自己以后能开马场

       李想告诉记者,在她工作的这个俱乐部里,有近百匹马,便宜的几万元一匹,贵的要上百万元,他们这些驯马师每个人照顾四五匹马,多的有八九匹。

       “便宜的,骑马45分钟300元不到,贵的每45分钟要近2000元,主要是马匹血统的不同。”李想说,骑马非常有益身体健康,骑在马上跑起来全身都要动。“俱乐部里,骑术好的驯马师身材都非常好。”

       李想说,平时周末到俱乐部骑马的人很多,有的是家庭主妇,有孩子,还有单位组织一起来团体活动的,她也发现骑马的人中,女性要多一点,也可能是骑马减肥效果好的缘故。

       系统学习了两年“马术专业”后,李想越来越喜欢自己这个“跨行”选择了。

      “驯马师职业寿命非常长,我们(俱乐部)这里一名荷兰驯马师已经60多岁了,但身体很强健。”李想告诉记者,虽然已算是“马术硕士”了,但就驯马师或从事马术竞赛方面的工作而言,经验很重要,所以这一行也是越老越吃香。

       目前国内马术市场的潜力非常惊人,很多地方都在开设马术俱乐部等涉马产业。李想说,她最大的希望是以后能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马术俱乐部,“家里人很支持。”

(原载《现代快报》2013年5月29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