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一些绒线,一把剪刀配合着针、线就能编出一朵绒花?11月15日,在我校北四510教室,花艺社团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堂独具特色的手工课程——非遗绒花制作,40余名同学齐坐一堂,勾扯剪按间,一起体会着这项非遗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力量与独特韵味。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平发表讲话。王灿摄
活动伊始,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平发表讲话。李平以近期备受瞩目的非遗文化传承人李子柒的回归为切入点,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及其对我们每个人的深远意义。同时他表示,花艺社团本次的活动富有新意,鼓励他们也可以走出课堂,在校园内外推广绒花这一独具魅力的非遗项目,让更多人了解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随后,花艺社社长薛建彤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绒花的起源,本次制作绒花的工具,步骤及注意事项。绒花谐音“荣华”,富有吉祥祝福之意。其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却需要巧思的设计和细腻的手法,才可以将单调的蚕丝线制作成惟妙惟肖的绒花。相较于传统的制作工艺,这次活动省去了炼丝、染色、晾晒的准备过程,直接开始勾丝,继而按照烫绒、打尖、传花、粘花、包装的步骤进行。
非遗绒花制作过程。王灿摄
首先以八根绒线为一组,将绒线整齐地串在横杆上,跟随着薛建彤的讲解教学,大家先将顺滑的绒线除去杂毛使其变得光鲜,然后穿上铜丝,2023级机器人工程专业李丽薇选择的是蓝绿色渐变绒线,一折一弯,一剪一按,精细地修剪后,熨平成花瓣,用镊子将不同色彩、规格地花瓣进行造型组合,制成立体绒花,最后用白乳胶粘上水晶珠、花蕊等装饰,一朵精致美丽的绒花便绽放在指尖。她分享说:“很开心能参加今天这次活动,我进一步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我觉得制作绒花要有耐心和时间,不然一朵都很难做出来。”
同学们体验非遗绒花制作。王灿摄
随着本次非遗绒花手工课的欢声笑语渐渐消散,活动最终落下帷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鲜活的文化,它不仅仅存在于书本和记忆中,更需要新利体育们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丰富实践中感受文化精髓,在“知行合一”中收获成长。
(编辑 张思渊 吴晓雪)
(图片 王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