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从高中时期的“叛逆厌学”,到大学竞选成为班长,再到成为“青马工程”成员,今年,2021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唐旋斌正式成为一名党员。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坚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蜕变和提升自我。
“刚进大学的时候我就很想入党了。我和我的家人一直受到党的照顾,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父母教育我要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我也立志在大学成为能够为他人奉献的人。”唐旋斌回忆,“我的爸爸是大冶铁矿的一名技术工人。每次工作都要下到百米的地下,这份工作很有风险。从早上五点离开家,回到家已是夜里。在三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中,父亲敬业、严谨,始终如一地热爱自己的工作。”父亲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唐旋斌,让他在大学期间也努力在新利体育事务工作中做到敬业负责、敢于担当。他在入党后积极参与各种思政和党史活动,用自己的力量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从知行合一中不断向党组织靠拢。
唐旋斌在学习书屋阅读。董梦瑶摄
唐旋斌坦言,成为“全家第一个党员”一直是他心中的骄傲。然而,当他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得知奶奶才是家里的第一位党员时,惊讶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假期时,他总会追着奶奶讲述当年入党的故事,而奶奶的回忆更是带他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奶奶曾是20世纪70年代的妇联主任,以“半边天”精神参与到家乡妇女工作的组织和动员中。唐旋斌的爷爷听到这些往事,平日里儒雅的他也激动地分享自己当年从军入党的经历。作为退伍老兵,退役后还选择回乡务农,扎根农村、艰苦奋斗,为村庄的稳定和发展默默奉献,并在对子孙的教育中始终坚持纯朴善良的家风。“爷爷经常告诫我,不管做什么都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样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迷失方向。”唐旋斌说。二老的真挚讲述,让他更加明白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也更加坚定了入党的信念。
父母虽未加入党组织,但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父亲常常带他去黄冈的红色故地参观、学习,灌输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同时家里人也有个邀约一起去爬山的惯例,锻炼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陶冶情操。“父亲教我吃苦耐劳,不骄不躁,并且尊重我的每一个想法。”父母的支持让唐旋斌在追求理想时倍感坚定。
唐旋斌在校史馆参观。 邹萌萌摄
在大新利体育活中,唐旋斌始终坚守初心,把入党的目标铭记在心。他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教育,通过阅读红色经典书籍,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党史中的故事仿佛是一盏盏指路明灯,为他照亮了前行的方向。成为预备党员后,他曾写下一篇8000字的自传,深刻总结了自己的成长历程。“那段记忆的回顾,不仅让我的入党初心更加坚定,也帮助我更明确了人生的方向。”他说道。
作为班级的班长和团支书,学院分团委副书记和学院组织部负责人,他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同学们共同进步。每逢班级事务繁重,他总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带头加班加点,尽心为同学们减轻一份负担。正是这种踏实务实的作风,使他在同学中赢得了高度信任和认可。他也积极参与“青马工程”,参与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青马工程不断提升思想觉悟,以党员的姿态在校园内外起到示范作用。
如今,正式成为一名党员的他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反而更加坚定地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在日常生活中,他始终关注时事,关心社会民生问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致力于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在学习层面上,他踊跃参加学科竞赛,努力沉淀专业知识,不断垒高自身修养和技能,并且连续获得三年校级奖学金。“作为一名党员,不仅要在思想上提高自己,更要将党性修养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唐旋斌感慨道。
即将踏上人生新旅程的唐旋斌,正在为考研备战,希望以更加丰富的知识体系、更深刻的理论素养、更加规范的行动准则,为未来的人生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继续走好这条路,成长为一个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带着家人的期许与嘱托,唐旋斌以坚定的步伐,接过了属于他的一份奋斗接力棒,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答卷。
(编辑 张思渊 闫自然)
(图片 董梦瑶 邹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