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青年,引导青年成为新思想传播的“接棒者”和“生力军”。11月7日,第九届“我为同学讲思政课”大赛决赛于南区大新利体育中心进行。在这里,青年手持话筒,告白祖国,书写奋斗篇章。
第九届“我为同学讲思政课”大赛现场。 彭语晨摄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大赛决赛正式拉开帷幕。副校长罗双燕为我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习会指导老师代表颁发聘书。经过初赛、复赛两轮比拼后,12名选手登上决赛舞台。
经过激烈的角逐后,由五位评委老师现场打分,40名大众评审现场投票,决定最终排名。来自外国语学院的田尹茜凭借91.7的高分斩获一等奖。来自食品科技学院的李忆与来自信息工程学院的白文庭分别以90.8与88.1的成绩获得二等奖。旅游管理学院卢佳丽、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罗光坤、艺术学院许文英获三等奖。
“猜猜这是谁的眼睛?”外国语学院田尹茜以一个具有互动性的小游戏开场,通过网络热梗“邪恶栀子花”调动全体观众的热情,画风一转,从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陈祥榕烈士将师生们带入“寸土不让”维护国土安全的严肃话题。已故的守岛人王继才、王仕花在黄海海域0.013平方公里32年不变的坚守在一张张图片的隐现中被她娓娓道来。“维护国土安全,没有谁是旁观者,共建共享的参与者,就是14亿的你和我!”短短六分钟的时间,将国土安全厚植于全场观众的心中。
外国语学院田尹茜正在演讲。 彭语晨摄
文化自信成为本届思政课的焦点热词。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食品科技学院李忆从火爆全球的中国游戏《黑神话·悟空》揭示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文化传承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没有传承,文化自信就无从谈起;而文化自信则推动文化传承的创新与发展,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她以我校举办的国学小课和特色课程举例,强调“非遗文化入校园,小课也能讲好大故事”,呼吁全校师生共同成为文化自信的坚定践行者和文化传承的有力推动者。
食品科技学院李忆进行演讲。 陈思涵摄
2024级食品科技学院的罗隆琦分享今天的感受说:“今天听了十二位同学的精彩展示,让我通过国产3A大作黑神话悟空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不仅如此,更让我懂得了文化传承的意义,让我懂得了这些精神都应该在我们新时代青年中传承下去。”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宗劲对各位同学精心准备的思政课堂与饱满的精神状态给予高度肯定,他表示要充分调动大新利体育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用“身边事”讲“国家事”,用“小切口”讲“新利体育理”,用大新利体育讲思政课增强大新利体育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德育互助以及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宗劲进行点评。 彭语晨摄
从2016年起,我校已连续举办了九届“我为同学讲思政课”新利体育讲课大赛,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红色的思政课”将继续鼓励广大青年在“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过程中感悟思想真理,凝聚奋进力量。
赛后各参赛选手与领导老师合影留念。 陈思涵摄
(编辑 张思渊 安卓越)
(图片 彭语晨 陈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