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长堤街口牛杂香,汉口江滩武汉味。10月22日下午,促进传统饮食制作技艺进课堂,我校于南一投六举办桂萍牛杂制作工艺分享会,由我校1988级毕业生孙炼携桂平牛杂第三代传人桂萍进行授课,现场邀请了多名外国友人品尝点评。
桂萍牛杂店位于武汉市硚口区长堤街109号,店主桂萍在三十三年前接下父亲手中的牛杂店,经营至今。谈到这个牛杂店,她说道,在刚开始经营的时候,只是街坊邻居来,而后她苦心钻研牛杂制作工艺,味道好了,客人多了,口碑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武汉人慕名而来,只求一口牛杂,桂萍牛杂从此成为了武汉著名美食,也曾接受过中央电视台的报道。
介绍到这,孙炼便和桂萍打开了处理台上的牛杂。牛杂的完整制作工艺需要四到五个小时,为节省时间,现场在开始前已经对牛杂进行了初加工。先倒醋,再放盐,按比例调制好后,桂萍便将牛杂放进了高温锅。孙炼看向台下的中式亨饪专业的学子们,并向他们发出提问——“此时的盐和醋是为了什么?”原来,盐和醋溶解可以使水的密度变大,制造液压差,从而更好的清洗牛杂。借此,孙炼和同学们分享着多年餐饮制作中积累下来的经验。
孙炼和桂萍对牛杂进行加工和处理。 雷蔻紫摄
现场火候已经到了,只听牛杂在锅中翻腾,兹拉作响,便是要到起锅的时候。在牛杂出锅时,孙炼邀请了台下一位外国友人与学子一同上台见证牛杂由腥膻到香辣的转换。
外国友人上台近距离观看牛杂出锅过程。 雷蔻紫摄
桂萍牛杂的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六种来自不同产地的辣椒,孙炼便向大家讲解到,这些辣椒不仅有提香的作用,更可以使牛杂增色。适时,他舀起锅中沸腾的红油,向大家展示成果。制作完成的牛杂一扫腥膻旧样,红油收汁,色香味俱全。孙炼与桂萍一同将牛杂端上桌,分发给台下观众,收获了台下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美食牛杂获得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雷蔻紫摄
牛杂的制作过程繁琐,相较于其他精巧的中式餐点相比,没有那么多技巧。在消费降级的时代,桂萍牛杂一直火爆的原因便在于重视口碑质量,提质不提价。“越笨的人越可以做得出来美食,”谈到这里,孙炼说:“制作大部分的美食都没有什么技巧,重要的是真材实料,并且要用匠心,舍得下功夫。”
(编辑 张思渊 安卓越)
(图片 雷蔻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