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幸福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在北四408教室,每周三晚上都会开展一场“心理疏导”,在老师刘浩的带领下,同学们在课上可以正向了解自己的负面情绪,感受积极心理学的魅力。
《积极心理学》授课。张荣轩摄
“如果你以后当了父母,你最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什么?”在课上,刘浩以线上问答形式将同学们拉入到积极心理学的世界。不过一会儿,同学们的答案被投射在幕布上,其中“钱”和“幸福”这两个答案被多数同学选择。刘浩面带笑容向大家提问:“物质丰富大家会很开心,过上物质丰富的生活大家是否幸福呢?”
刘浩老师在讲课。张荣轩摄
“幸福就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某一时刻的开心并不代表幸福,同样某一时刻的沮丧也并不代表不幸。大家日常生活中多数‘幸福’的定义指的是主观幸福感。”在课堂上刘浩并没有单一地进行理论灌输,在观看《当幸福来敲门》电影解说后,刘浩为同学们介绍幸福的定义,让同学们科学的认识到幸福的含义。他以理论和赏析为切入点,带领同学们层层深入,不断探索。他提到:“影响主观幸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先天遗传、后天因素、家庭、社会性比较等,但幸福并不是不可控的,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取幸福,不断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同学们填写《牛津幸福表》。张荣轩摄
在课上刘浩还给同学们发了一份《牛津幸福表》,让同学们根据印象测试幸福指数,在讲完幸福的定义和因素后,多数同学处在“比较幸福”阶段。2024级物流管理二班罗芷璇分享:“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才明白什么是幸福的真谛,也学会了如何珍惜身边幸福的时刻。”“刘浩老师总能将晦涩的知识点结合例子讲地很透彻,他还鼓励我们大学四年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力量获取幸福。通过这门课我更加了解自己的情绪,压力找到了真正的出口。”2023级物流管理二班王雅慧说。
课堂结束时,刘浩总结,积极心理学的作用是让同学们以正确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情绪,提升心理健康素质水平,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利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开设《积极心理学》这门课程,旨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格,打造优良的校园风气。
(编辑 张思渊 闫自然)
(图片 张荣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