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将国学小课搬到校外,在了解历史遗迹,观赏祖国风光的同时,来一趟行走的“文化课堂”。为提升大新利体育人文素养水平,增强大新利体育文化自信,牢固树立建立文化强国信念,10月14日我校校史馆举办的第一期校外实践课堂——“游学博物馆”顺利开展。30名学员前往湖北省博物馆和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进行参观游学。旅游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薛红担任本次湖北省博物馆的讲解员。
“在湖北省博物馆里被专家定义的国宝级文物共有16件,而光曾侯乙一个展厅里就有九件国宝级文物”1978年,惊世骇俗的曾侯乙墓及“国宝”曾侯乙编钟被发现,此后科学发掘的曾国遗迹不断增加,考古工作者针对曾国的缺环和研究薄弱环节,持续探寻,“曾国之谜”被一步步解开揭晓。走进曾侯乙展厅,威严的青铜鼎、精巧的漆盒、娟秀的丝织品逐一展现在大家眼前,一件件青铜器错落有致地陈列,在低反射玻璃的陈列柜中释放出锐利的光芒。
“为什么说铜尊盘是独一无二的?”“而如此精巧的青铜器是怎么浇筑的?”“古人是怎么藏冰的?古代的冰箱又是什么样的?”从北方周文化和南方楚文化融合的代表司母戊大方鼎、2008年奥运会千人击缶表演节目所用到的铜鉴缶,到力与美完美结合的青铜冰鉴,独一无二的铜尊盘,再到改写我国天文学历史的二十八宿、优雅大气的鹿角立鹤,这些独一无二的文物改写了世界对一个时期的美的理解。随着旅游管理学院教师薛红的讲解,一件件文物仿佛“开了口”,一件件历史典故被重新翻阅,一个个历史谜题在文物的证实下被巧妙地解开。
了解完曾侯乙展厅后,紧接着,薛红老师带领大家来到了越王勾践剑特展,剑上古朴精密的花纹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薛红从越王勾践剑的历史典故,说到当代科学的检验,一步步地深入讲述,让大家禁不住地赞叹古人高超的制剑工艺。最后,大家“穿越”回了郑和下西洋时期,欣赏到了梁庄王所珍藏的一件件华贵的金器首饰。
星空下的编钟,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浪漫巧妙地融合;800多克的“王者之剑”凝聚着勾践的气魄;精美绝伦、璀璨夺目的梁庄王珍藏,诉说着明初国强民富的故事。结束了省博物馆的游学后,2022级财务管理一班的苏君童仍意犹未尽:“果然有专业老师的讲解和自己一个人在博物馆闲逛就是不一样,以前来博物馆,我只知道欣赏文物的好看,而跟随着薛老师的讲解,我才了解到原来文物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原来古代的技艺是这么精妙绝伦,这一趟博物馆游真是收获满满。”
步入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又给大家焕然一新的感受。聆听专业讲解,交流讲解经验。在武汉大学2020级法学院徐思宇同新利体育动有趣的讲解下参观了“珞珞如石”展厅,“这里展示的赤颈鹤是全中国唯一一只,目前赤颈鹤已经区域性灭绝了”“全世界只有四只浸制成体白鱀豚,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其中最大的一只”在徐思宇同学的带领下,一路上,顺着生物演化、生存、繁荣的主线,观赏馆中所陈列1300件鸟类动物标本、140多件哺乳动物标本仿佛在讲述着一部波澜壮阔的生物发展史,随后学员们又参观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所陈列展出的百余件(套)文物,在徐思宇同学专业的生物学、历史学知识科普下,不少同学直呼“长知识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最美的课堂在路上。我校校史馆将在以后推出更多期行走的“国学实践小课”在以游促学,知行合一的基础上带领我校更多同学领略并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编辑 熊健琪)
(图片 朱云涛 刘康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