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成为了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9月5日,由6名师生组建的思政实践队前往遵义市,开展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红色足迹。
思政实践队的第一站来到了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会址为当年红军总司令部和总部一局的驻地,楼上除陈列有遵义会议会议室,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外,还有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叶剑英等的住室和办公室。会场景点虽然较为简陋,但正是在这里取消了博古、李德等人等军事指挥权,确定了毛泽东、周恩来的军事领导地位,决定了党和红军的命运。看到他们的住室中除了生活上和工作上的物品外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不难想象到他们在那艰苦曲折的革命道路上英姿的风姿以及随时为革命牺牲的精神!
打卡第二站,思政实践队来到了遵义会议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携刻着遵义会议的会址和会议时间,这块石碑让实践队员们心生敬畏之情,接着队员们进入陈列馆,其中有序厅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胜利会师”“永放光芒”五部分组成、内容以红军长征为主线,以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为重点,点线面有机串联起来。
打卡第三站,思政实践队来到了毛泽东旧居。从大门进去,右侧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的住室。室内陈设一如当年:一张老式木床,铺着白粗布床单,一条灰色被子和一个用包袱布包着衣服做成的枕头,墙角放着一对公文箱,窗边是一张漆面已经剥落的九抽桌和一把木椅,整个房间陈设简单、朴实。
打卡第四站,思政实践队来到了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山烈士陵园由“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烈士之墓”“红军坟”“青松堂”“翠柏园”、邓萍烈士牺牲情景雕塑、红军卫生员给穷人治病情景雕塑、钟伟剑烈士雕塑等组成。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指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吾辈应不忘历史,牢记使命,砥砺奋斗,以少年之力创就祖国新的辉煌,不负前辈先烈之志!
(财务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