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与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6月23日我校党委宣传部组建5名师生思政实践队前往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感悟建党之初的使命担当,在“四行仓库纪念馆”领悟伟大的抗战精神。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寄托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理想,撒播红色基因、延续城市命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这是上海这座城市最可贵的精神财富和城市品牌。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上海做好精神基因建设,向全世界人民打造城市名片将对外宣传的窗口面向海内外友人。实践队员的第一站来到了著名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广州的陈公博,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等13名代表出席会议,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中共“一大”会议室旧址在兴业路76号内,客厅正中是一张长方形的西式大餐桌,桌上摆放着茶具、花瓶和紫铜烟缸。餐桌四周围着12只圆凳,东、西两壁各有茶几1只,椅子2把,靠北墙板壁处还有两斗桌1只。客厅内所有家具物品的陈设均按有关当事人的回忆,根据原样仿制,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实践队队员李婧琪感慨道:“我现场观摩到这次改变中国历史的会议场景,真正感受到了中共一大的召开于当时的中国犹如黑暗中的灯光,照亮了这片大地,整个场馆的故事脉络清晰,细节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领略到当时从举办会议前的历史背景到举办会议时的情节再到会后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
打卡第二站,实践队成员们来到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以“四行仓库保卫战”为基本陈列,内容分为“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四个部分,加上序厅、尾厅共六个部分。纪念馆陈列设计上除了版面、实物等常规形式,辅以战斗场景、沙盘模型、微缩景像、油画雕塑、互动游戏和影视片等展示手段。展览运用实物、雕塑、现代科技等手段再现当年战斗场景,通过图文展板、巨幅绘画等形式展示上海人民投身全民族抗战、共御外侮的历史事实,以及中外各界对八百壮士英雄事迹的颂扬和缅怀。“先烈们的精神深深影响到了我,楼梯旁放置了很多沙袋那便是将士们用于防御的物品,场馆中还陈列了很多当时的画报和武器。可以直观地体会到当时战斗时的情形,更让我们感受到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多么幸福。”实践队队员李先兰看着场景还原雕塑敬佩地说到。
回望百年党史,中共一大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我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将红色学习教育与红色地标相结合,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四行仓库纪念馆成功进行了红色参观教研活动。学校将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我校青年师生在研中思,思中悟,在“红色之旅”中穿越时间,探红色记忆,观历史变化,守红色初心。
(编辑 熊健琪)
(图片 罗贝尔 刘章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