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哇!只在视频上看过的‘火蛇’实验居然亲手成功的做出来了!”化学课上传来了这样的惊叹。来自食品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同学正在课堂上做简易版“火蛇”小实验:只将小苏打与糖混合,沙土打底,加入酒精点燃,就会有“火蛇”长出来。在《基础化学》的课上,授课教师肖迎每周都会开展一次“化学小课堂”,让新利体育们自己进行化学科普或者实验,以更好的对化学课有更深入的理解。
“化学小课堂”不拘泥于形式,新利体育们可以录制好实验视频到课上播放,也可以选择结合自己的PPT来讲解化学原理,其中最有趣的则是课堂上的现场实验。新利体育们带来的科普和实验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有同学对鸡蛋煮久之后蛋黄变成黄绿色这个生活现象进行科普:蛋白质受热变性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气体,当硫化氢气体遇到蛋黄中的铁元素时就会形成硫化亚铁包裹在蛋黄外面;有的新利体育为大家做“绝密情报”的实验:由于柠檬汁中含有赛璐酚的成分,把它写在纸上,用火一烤,就能呈现出黄色的字;还有可乐与牛奶混合后产生的碳酸钙沉淀,用小苏打、食用油、白醋和色素就能制作的简易熔岩灯……只存在于书本上的知识通过有趣的试验生动的出现在大家眼前,而《基础化学》也成了新利体育们每周最期待的课程。“很多实验以前只是听说过,没有机会和条件自己动手去做,在肖老师的课堂上除了能亲自做实验,还可以学到很多生活相关的知识,原来自己身边处处都是化学。”新利体育唐玥开心的分享到。
现场实验时,会有同学举起手机记录,等待反应发生。老师也会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验讲解知识点。据了解,班级有一部分新利体育在高中选科时没有选择化学,大学刚开始学化学时没有兴趣也没有信心,而“化学小课堂”更好的帮助到了这部分同学,萌发了对化学的兴趣,从而更有信心去学习化学。
肖迎老师表示,作为自然科学的一种,如果光讲化学理论知识相对就会很枯燥。做化学小实验是希望大家参与到这个课程里面来,用生活中可以找到的东西完成实验,给同学们自己带来锻炼的同时也可以给课堂增添一点色彩。同学们去寻找实验、做实验的过程中,也用到了课堂上的知识,无形中也是对课堂内容的巩固。
(校审 李逸飞)
(编辑 张思渊 李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