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教学院长说管理】教学管理者的倾听意识与工作效能提升

发布时间:2021-10-15作者:刘宗劲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浏览次数:768

在美国1000名管理者参与的“管理者最需要的技巧”调查中,倾听名列第一位。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倾听是最普遍的沟通方式,但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沟通形式。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一位出色的倾听者。

作为教学管理战线上的一名新人,为了尽快熟悉工作,应利用各种机会,听取老师们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在管理工作中,我们为什么要倾听?

倾听是沟通的基础,良好的倾听者由于渗透了感情,会让对方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升沟通效率有利于整体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倾听的要点是吸收对方的信息,善于倾听的人可以将对方表达出来的以及未表达出来的信息尽可能接受,提升双方的沟通效率,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师交往中,善于倾听对方的谈话。尤其是善于倾听带着某种情绪、心情不佳者的谈话,并作出适度的应答,反映了一个人的素养和交往技巧。一般人在交谈中,倾向于以自己的意见、观点、感情来影响别人,因而往往谈个不停,似乎非如此无法达到交谈的目的。这样的人很容易招致别人的厌烦。实际上,没人喜欢夸夸其谈的人,良好的倾听者才是我们最需要的。要使交谈的双方双向交流畅通无阻,就必须善于倾听他人的谈话。善于聆听的人,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能够利用一切机会博采众长,丰富自己,而且能够留给别人讲礼貌的良好印象。

善于倾听的人才是真正会交际的人。话多的人,会说话的人,他们有锋芒毕露的时候,也常有言过其实之嫌,话说多了,其为夸夸其谈,油嘴滑舌,说过分了还导致言多必有失,祸从口出。而静心倾听就远没有这些弊病,倒有兼听则明的好处。善于倾听的人,给人的印象是谦虚好学,是专心稳重,诚实可靠的。善于倾听的人,能够给别人以充分的空间诉说自己,他们性格温和,多半不会急躁。他们懂得,认真听,能减少不成熟的评论,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善于倾听的人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蒲松龄因为虚心听取路人的述说,记下了许多聊斋故事;唐太宗因为兼听而成明主;齐桓公因为细听而善任管仲,刘玄德因为恭听而鼎足天下。

副校长刘佳霓在今年开学初的学校教学工作例会上指出:“教务管理工作中心要下移,各学院要将教学管理纳入整体规划,要系统思考、谋划教学工作。”

如何整体规划、系统思考?首先总结提升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只有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做好了,才有整体谋划和系统思考的基础。如何总结提升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我想起了国内知名的专栏作家连岳的一段话:“每一个人,即使他的思维不系统,他的行为不系统,但在某个点上,他可能是最深刻的专家。如果每周找一个点,让他们聚焦,那么,这些碎片就可能拼装成有高效的工具。”连岳先生所说的,其实也是倾听的价值。

总之,在教学管理中,如果老师们总是有机会、有渠道向管理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即使这种看法并不正确,也可以有效地缓解老师们的不满情绪,引导大家达成共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老师而言,善于倾听的管理者不但能大大增强其自身的人格魅力,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管理效果。


(作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刘宗劲)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