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5月14日至16日,我校“一地一党课 追寻红色地标”实践小分队前往上海打卡中共一大会址和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探寻红色足迹。
在上海众多的石库门建筑中,坐落于兴业路上的那幢挂着七十六号门牌的房子是最具价值的。外墙青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上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就从这幢朴实典雅的石库门里,跨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历史性的一步——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了,13人代表53位党员在此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就了中国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党史由此开启。
1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13位代表的展位以籍贯为单位陈列: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留日新利体育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柔和的灯光下,这些陈旧的历史照片和文物史料,似乎又把师生带回了那段峥嵘岁月。201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朱云龙深受触动,这是他第一次参观“一大会址”,栽满梧桐的马路一度见证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代表在此初创伟业,以前对一大的认识停留在革命史教科书中的印象,这次参观使他更加了解中共诞生初期的历史。
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位于长宁区愚园路1376弄34号(原亨昌里418号),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刊物《布尔塞维克》编辑部1927年至1929年的旧址。馆内一楼为《长宁区革命史料史迹展》,重点介绍区域内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路易·艾黎故居和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二楼为编辑部复原陈列,以及“星星之火”——中共中央机关报文物史料展。全体人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有序参观馆内陈列,小组成员边走、边看、边学,详细了解了长宁区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开展各项革命活动情况,对建党早期的长宁区历史有了更直观的印象和深刻的认识。
“透过革命旧址和一件件真实的历史文物,使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这段历史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争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贡献力量。”2019级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张凤雅感悟到。
(上海实践小分队供稿)
(编辑 张思渊 汤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