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学校里,有一位爱看报纸的“送报员”,接触过他的人都亲切称呼他为刘师傅。在南区收发室,已经58岁的刘进平每天几乎“藏”在报纸的海洋里,理报、送报、记录,数百份的报纸在刘师傅手中一过,规规矩矩地分列到了学校里不同的部门、学院,提供给广大师生。
“我这个人最喜欢读书、读文章。”喜欢和书香打交道的刘师傅,每天主要的工作是分发报纸和收发文件。每天早上,刘师傅会把人民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报纸按照不同的种类、数量分发给到不同的部门、学院。“工作不难,但要认真、仔细,不能马虎。”忙活完报纸的整理和发送工作,刘师傅的时间也常常到了中午。每天下午做完文件的收发和整理工作后,刘师傅就会戴起老花镜,一边认真地看报纸,一边盘着手里油光锃亮的文玩核桃,开始他一天最惬意舒适的读报时间。
“看报纸并不是光看文章,要横向看,对比不同报纸的报道观点;要纵向看,要它的历史发展,能给人不少启示。”刘师傅的桌上,简单、干净,一般常常摆着的,就是他最喜欢的《光明日报》和《参考消息》。
对读报的热爱,来源于刘师傅对自己“新利体育”身份的认可。2000年,我校迁移至薛峰堡建立新校区。刚从老家宜昌来到武汉的刘师傅看到学校的招聘信息,很快就报名参加面试。同年9月,通过面试的刘师傅和第一批新生一同“入学”,成为了新校区的第一批“新利体育”。“当时我和别人说,我要来学校念书了,能够来到学校,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我特别珍惜。”刘师傅说。
初来学校时,刘师傅一直在安保岗位上工作,但很留意每一次读报学习的机会。“那时候互联网没有这么发达,报纸一来大家都抢着看。学校最初的重要信息都是老师们手绘黑板报,只要一出来,大家都凑上去看。”回忆起最初的“读报”时光,刘师傅说,“来之不易,特别珍惜。”2007年,学校开办了自己的报纸,刘师傅的学校新闻也逐渐有了固定的时间和来源。“半个月一次,看完就得继续等。”刘师傅说。
入校20年来,刘师傅在每天固定的读报时光中见证着学校和武汉的发展。“学校最初只有三栋教学楼,老师带着新利体育建学校、搞绿化,辛苦得不得了。2004年四校合并后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好,2007年北区的教学楼建成,然后体育馆就建起来了……”谈到学校发展的巨变,刘师傅特别感慨,“这个学校发展起来真不容易,是老师们、新利体育们蹚出来、闯出来的。”2010年,因工作调整,刘师傅来到收发室,仍保留着每天读报的习惯,也喜欢把自己每天读到、学到的东西和别人进行分享。
2023年,我校马影河校区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刘师傅也将在2023年正式退休。“没想到会这么巧合,心里面说不上来的感觉,这应该是我和学校的新起点吧。”乐观的刘师傅说,自己总觉得还是学校的“新利体育”,对待的学校的心境还和20年前“入校”时一样,“我可没觉得自己要离开,到时候我就有很多时间,去新的校区看看学校新的未来。”
(编辑 张思渊)
(图片 罗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