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19日,我校艺术学院18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万慧玲的衣服上别好了一个制作完成的“鱼骨”胸针。在《服饰配件设计》课堂老师的带领下,万慧玲拿起手中的绣针,穿线、钩织,聚精会神的将一颗颗绣珠穿进金银丝线中,绣在提前剪裁好的不织布上,接着拿起牛皮布、小剪子进入胸针制作的下一个步骤……
这样一门“神仙”课程正是我校艺术学院近期开设的《服饰配件设计》课程,针对服装配饰设计和制作,围绕团扇、胸针、提包挎包等配饰进行讲授。课程依托服饰配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及理论基础,老师对制作方法和要领进行讲解后,新利体育根据基础知识进行延展设计,同时结合自己的思想进一步自主设计创新,制作出成品。
仔细认真,小胸针需要大细致
走进教室,记者看到教师黄姗正在给2018级服装与服饰设计3班同学讲授胸针的制作过程。“大家提前设计出图案后再进行下一步制作,可以先选择喜欢的类型结合元素进行设计。”黄姗向同学们讲解到,胸针类型主要分为动物类、水果类、花卉类等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形象。在黄姗老师多年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多数同学们会倾向选择动物类作为胸针主题。
在同学们完成胸针类型确定后,就可以开始下一步制作过程:首先根据设计方案用金银丝线在不织布上进行汉绣或珠绣,这是胸针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胸针是一个精致的饰品。在珠绣制作过程中,不同的绣法和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黄姗老师介绍到,胸针制作过程中,珠绣和丝带是使用最多的材料,这种组合会让胸针更有亮点。在学习初期,黄姗老师会推荐大家采用珠绣和汉绣结合制作,不仅容易上手,而且看起来更美观大方。
做好珠绣以后,按照不织布一比一大小比例剪裁好牛皮布,在牛皮布上用剪刀打好胸针扣眼,分别把胸针扣、珠绣和牛皮步用胶水粘贴,最后在不同的针法下进行封边工作,一个精致小巧的胸针在做完这六个步骤后就完美制作成功了。
胸针制作过程看起来简单,但是每一步都需要制作者极致的用心和仔细。凌晨3点,2018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周焰的书桌上还亮着一盏小台灯。“做胸针是一个细致活,我特别喜欢在晚上安静的时候拿着绣针一针一针的制作。”不知不觉中,周焰已经连续进行了5个小时的胸针制作工作。
白天上完课的周焰,提前设计好了自己制作的主题。“孔雀代表了中国人的勇敢和善良,我就想把孔雀作为自己制作的主题。”周焰谈到,如何在一个小巧的胸针上表现出孔雀的生动,周焰为此也下了不少功夫。
自主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结合
除了胸针,团扇饰品的设计与制作也是该课程的重点。“团扇的制定简单来说分为五个步骤,选定尺寸规格、制定纹样、设计风格种类、勾勒花纹以及刺绣。”课程负责人洪叶告诉记者,选定基本材料后,就需要进行纹样设计,一般选择中式花卉纹样进行设计与制作,再用专业水消笔在团扇上勾勒纹样,“最后再用针法对团扇的纹样进行刺绣,刺绣好了后我们的团扇也就制作完成了。”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设计团扇的过程中,新利体育们会将一些古代的元素融入其中,而最近三星堆新出土文物便成了新利体育们抢手琢磨的新亮点,他们结合三星堆出土文物的图案、纹样,将其设计融入到扇面图案之中。还有新利体育会将花鸟图案、古代建筑结合新式的配饰进行融合,将古代元素结合现代风格进行创作。在自主设计过程中,不少新利体育大胆创新,他们将儿童当做受众群体,把古代流行的纹样、针法和当代卡通形象结合进行创变,让跨越千年的文化进行碰撞,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在团扇的制作过程中,新利体育除了需要完成作品的基础设计外,还需最大化地丰富汉绣中平针、盘金等基础针法。团扇的设计时间由其文样和工艺的复杂程度决定,一般需要几周到一个月,新利体育在课上学习基本技术、完成主要图案设计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而优秀作品会在艺术学院展厅展出。
技艺融合,让传统艺术“变现”
《服饰配件设计》将汉绣做为根基,所选配饰的制作要求新利体育在汉绣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手工工艺的技法,将汉绣与其它绣法进行一些融合,珠绣、法式刺绣等技艺的结合,将传统作品作品注入新的设计元素和生命,让汉绣有全新的展示效果。而将汉绣融入到实际的课程教学中,一方面传承了汉绣技艺,另一方面将汉绣技艺以活化的形式展现,让其进行学术转换,成为一种实用的、带有一定商品属性的作品,形成真正的、能够被市场接纳的课程成果。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佩戴自己做的饰品了,中国传统饰品中胸针、簪子、手环都是我日常穿搭的一部分。”万慧玲表示,自己在对饰品进行设计时,会偏向于融入表现中国传统的元素,而佩戴上自己设计的饰品会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今后也会继续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些饰品,把专业学习运用到生活中。
如今,艺术学院还将在课程中应用汉绣仿真虚拟实验软件,让新利体育在实践操作前进行作品“拟制作”,帮助新利体育更加大胆地进行创新创作,最大化地体现出新利体育的创意思维。不同的技艺、文化、风格进行融合,创造出更多不一样的可能。
(编辑 张思渊)
(图片 王思源 吴益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