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茶道车痕在,古镇茶韵香。4月10日,我校国学小课走进万里茶道源头—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30名同学在茶园亲自采摘茶叶、在砖茶博物馆溯源青砖茶历史、在赵李桥茶厂观摩茶叶制作流程,感受赤壁青砖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活动开始前,全体同学前往羊楼洞烈士陵园缅怀长眠在赤壁市羊楼洞村的142位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学习革命先烈的战斗故事,不忘先辈英雄事迹。
“选择芽尖旁有一片嫩叶的茶叶,用两根手指小心的捻住嫩芽,轻轻一摘,嫩芽就下来了。”在茶农的指导下,同学们一手拎着袋子,一手将茶枝上面的嫩芽小心摘下。2019级新利体育学院丁思敏今天是第一次进入茶园:“轻轻用手摘下芽尖的时候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采了十几分钟茶,手中只有一小捧茶叶,但是这种经历和体验很让我难忘。”2019级食品科技学院罗南宁表示要把茶叶加入食物中:“茶不仅能饮用,还能为菜品增添风味。将亲手采摘的茶叶变成美味佳肴,想必更有意义。”
在中国青砖茶博物馆,同学们跟随导游的讲解了解青砖茶的历史,沿着茶马古道穿梭时光回溯曾经的辉煌。“同学们知道为什么青砖茶上面有一个‘川’字吗?”讲解员问到。“因为羊楼洞小镇自古有三道泉水呈川字排列,大家喜欢用这个水泡茶。”早就做了功课的同学抢答到。羊楼洞产茶制茶历史久远,可追溯到唐宋时期。一千多年前鄂湘赣一带生产的茶叶大多都要运往羊楼洞进行加工,加工后经由大唐安西都护符翠叶城销往西亚和欧洲。宋朝时砖茶被作为通货与内蒙进行茶马交易,逐渐形成今天茶马古道的雏形。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砖茶从羊楼洞出发由鸡公车运抵新店装船,一路向北,穿越草原荒漠,最后进入俄罗斯各地。鼎盛时期,羊楼洞古镇上的茶庄多达200余家,国外商人竞相于此办厂制茶,国内各大茶商蜂拥而至,羊楼洞一度被誉为“小汉口”。1931年日军侵华后,羊楼洞200多家茶庄被一把大火包围,后于1949年9月,在政府组织下原来的5家茶庄合并成立中国茶叶公司羊楼洞茶厂,1951年搬至现在的赤壁赵李桥茶厂。
从中国青砖茶博物馆出来后,同学们前往赵李桥茶厂了解青砖茶生产流程和工艺。在一处储存仓库外,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陈军海向大家介绍砖茶制作中最重要的渥堆发酵:“渥堆发酵是形成青砖茶产品独特滋味、口感、香气的关键。被誉为中国青砖茶标志的‘川’字牌青砖茶所用原料加工周期在一年左右,时间越长品质越佳。”听完讲解,有同学疑惑茶叶存放时间太长会不会生虫,持续生产会不会让生产时间跟不上市场需要,随即陈军海笑了:“仓库屋顶由木材料建成,上世纪90年代便已投入使用。经过二十多年时间的沉淀,仓库里自带一种帮助茶叶发酵的物质。而且每年都会为当年的新茶修建一个仓库以作储存,永远不必担心无茶可作、无茶可用。”除了储存方式不同,茶厂还引进了现代化生产线,在保证茶味的同时缩短制茶时间。
行走在羊楼洞古镇里,石板路上处处可见鸡公车留下的车痕。几百年时间里为了将茶叶运往各地,茶农往往用鸡公车满载加工好的茶叶从村子运到码头,在石板路上留下一道道清晰可见的印迹,最深处已磨平了两寸。2019级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张宇轩弯腰一点点抚摸地上的车轮痕迹,他动情地说:“万里茶道过去繁荣,现在依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羊楼洞村的制茶文化和茶道文化在千百年间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和内涵,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茶文化,更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坚韧顽强的品德与茶文化紧紧相融。”
(编辑 张思渊)
(图片 王思源 吴益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