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网红”大新利体育“送货出山”,暖心助力脱贫“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0-10-07作者:记者 刘东铃来源:大新利体育记者团浏览次数:944

本网讯 2020年,突逢疫情,阻隔了地域,但大爱依旧传递;2020年,脱贫攻坚,是收官之作,更是谋划未来蓝图。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关键时期,科技助贫、智力助贫,是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支持。我校2018级国际教育学院新利体育邓辉与团队充分结合利用短视频传播优势,使消费链实现线上、线下充分互动,推广地域文化与产品,帮当地农户直播带“货”,助推当地脱贫攻坚。

作为土生土长的巴东人,邓辉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疫情期间,邓辉跟随身为扶贫办尖刀班队长的父亲下乡为贫困村村民分发口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邓辉了解到,由于疫情,许多村民的收成都只能囤积在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几乎快断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段经历让邓辉深受感触,巴东县立体的气候和多类的土壤,为农产品的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硒资源最为丰富,作为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硒元素具有抗氧化、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癌等功效,但是由于巴东县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加上疫情原因,导致村民们收入普遍偏低。“把山货带出深山,把收成变成收入。作为巴东的一份子,我有这个责任。”带着这份初心,邓辉自掏腰包,把压岁钱和兼职挣的工资拿出来购买专业的摄影设备,包括无人机、云台等。因为第一次接触短视频,邓辉就利用疫情在家自学摄影网课,并学习运镜、剪辑等课程。在这个过程中,邓辉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伴,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邓辉更有“一战到底”的信心。招就处、国际教育学院在了解到邓辉的情况后,对邓辉的做法大力支持,并指派负责教师,帮助邓辉团队在当地成立了专业的文化传播公司,成为巴东脱贫“最后一公里”的一股新生力量。

疫情好转后,邓辉和团队们便扛着设备,奔走于各个贫困村,拍摄农产品制作过程,再由线上团队对拍摄视频进行剪辑,编辑文案,制作成高质量农产品视频对外宣传,提高知名度。巴东盛产大蒜、土豆等农产品,做成的小吃也很有名气。“巴东大蒜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具有皮肉洁白,香味浓,辣度适中等特点,且巴东大蒜的硒含量是其他大蒜的2030倍,所含有的大蒜素能消炎、杀菌、降脂,具有抗癌作用。恩施小土豆现在已经出现在大街小巷,相信就不用我多介绍了。”谈起巴东的特产,邓辉如数家珍。拍摄时,邓辉和团队十分讲究。从最开始的准备食材、清洗、腌制,到最后的入锅翻炒,每一道工序都会在视频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最后的成菜更是让人隔着屏幕都有垂涎欲滴的感觉。“视频推出去后,各个村的扶贫尖刀班的负责人和各个小吃店的老板都找上门来,希望我们做视频帮他们推广,我和队员们都很自豪,能为脱贫攻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邓辉笑着说。

尽管有美食美景,但拍摄过程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723日,恩施突降暴雨,各个县市受灾严重,而此时的邓辉团队正在赶往约定好的扶贫办负责人家中。路上早已是黄土泥水交织,不时的山体滑坡让邓辉团队寸步难行。是原路返回还是坚持前往?邓辉团队选择了后者。回忆那次特殊的拍摄,邓辉说:“尽管当时情况真的不太好,但大家不约而同选择坚持下去,山的背后,有很多双期盼的眼睛等着我。”凭着这股坚定的信念,他们跨越阻碍。前来接应的负责人看到浑身是泥的几个年轻人跋山涉水而来,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截止9月底,邓辉团队已先后拍摄2000余个视频,助力巴东农产品走向了全国,成了当地的“巴东小网红”。谈及接下来的方向,邓辉坚定地说:“作为大新利体育,我们更应该把自己的知识,能力转换为热血和激情洒向需要我们的地方,现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团队会继续坚持,做出我们自己的成绩。”

(编辑 张思渊)

(图片 罗南宁 邓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