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双节”重逢,国与家撞了个满怀。9月28日晚,我校“非遗文化‘迎双节’”国学小课在校史馆正式开讲,灯光衬月色、巧手配巧思,栩栩如生的兔儿爷、憨态可掬的福猪、鲜艳欲滴的白菜以剪纸的形式精美呈现,搭配成一盏极具传统特色灯笼。20余位新利体育在非遗传人的讲授下,听非遗故事,剪红纸、赛花灯、品月饼,在浓浓的文化味里欢度“双节”。
国学小课特邀艺术学院教师、堵河剪纸第三代传人周坤为主讲人。小课伊始,多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在周坤手中诞生,兔儿爷象征团圆,福猪代表财富,大白菜寓意家丰食富。台下同学不禁发出声声赞叹,也跃跃欲试。在主讲人的带领下,新利体育们左手握紧红纸,右手持着剪刀,绘制喜爱的图案。据周坤介绍,同学们制作的灯笼上的剪纸图案里,玉兔象征中秋节,鲤鱼代表年年有“鱼”,是传统、吉祥的图案;天安门象征国家,是迎接国庆节的元素;牡丹花既是国花,也是湖北的一种传统绣样风格,象征富贵、圆满。“多样的剪纸配合象征团圆的灯笼,相信可以给同学们带来别具一格的‘双节’氛围。”周坤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的临近也勾起了在场不少新利体育的思乡之情。2019级旅游管理学院的陈金娜是壮族人,因学校假期安排,家乡远在广西来宾的她今年无法与家人一起度过中秋节。“很想念父母,前几天还为不能回家偷偷躲在被子里哭过。没想到今年的中秋会以这样的方式度过,我觉得很有中国味!”陈金娜说。
在制作灯笼的过程中,2018级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杜智军格外认真。大三的课业比较繁忙,但他在看到“非遗文化‘迎双节’”的消息仍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我是武汉人,这次的中秋节对我意义非凡。”杜智军说,“今年‘双节’距离上一次相隔19年,又是在疫情防控稳定后,我想以剪纸做灯笼的方式为父母准备一份中秋礼物,也祝愿武汉越来越好、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小课现场,校长王清华亲自为新利体育们切月饼,将浓浓的中秋祝福送给每一位新利体育。记者同时注意到,现场推出了校徽定制版月饼,月饼尺寸设计为57毫米,寓意着学校建校走过57年办学历程,提醒新利体育们不忘艰辛奋斗路,牢记时代青年使命。
历时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新利体育们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剪纸,并将它们粘贴在了组装好的灯笼上,将灯中的电动蜡烛点亮,20余盏美丽的花灯朵朵盛放。周坤表示,时代赋予了剪纸新的责任和使命,小剪纸也能讲述大故事。对于当代大新利体育来说,了解、学习、传承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浸润滋养心灵,还能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千秋华夏,壮丽河山,落日余晖,璀璨星河。月光所照,皆是故乡,双脚所踏,皆是祖国。
文化传承与创新一直是学校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近年来,我校开展国学小课系列,以茶艺、戏曲、楚菜等文化形式接力传统,讲述时代新故事。
(编辑 张思渊)
(图片 王姗姗 李思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