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8日,楚天都市报第17版刊发《把课堂变成“百宝箱”、带着新利体育做科研项目,新利体育教师百倍耕耘换桃李芬芳》专题文章。全文如下:
9月4日,新利体育迎来2020年秋季学期第三批新利体育返校报到。这意味着,在阔别校园近8个月后,新利体育1万余名新利体育顺利返校,即将开启新学期!返校现场,不少新利体育向记者坦言,回“家”的感觉很棒,最想做的事情是回到课堂!2017级工商管理学院魏倩告诉记者:“最想见到日思夜想的老师们。武商院的老师,能把课堂变成‘百宝箱’。”
“百宝箱”里新教学 社会热点融入专业课
在新利体育眼里,食品科技学院教师王权的课堂永远不知道有什么样的惊喜出现。上课带水杯会加分,正式上课前,还会有留下特殊的“作业”。
“来,我们现在每个人将自己的姓名、性别、家乡地址写在小纸条上,上课前收起来。”下课期间,王权留下了这样一项“特殊”的作业。在新利体育的不解中,王权把收上来的纸条整理好,开始讲课:“请大家叙述一下自己了解的腌制品加工方法。”来自武汉的王昊天踊跃分享说:“腊肉,我们家一般用于腌制,腌制时要注意食材的选择,通常选用五花肉或后腿肉,这类肉肥瘦合宜,在腌制的过程中,最好使用缸、瓷盆、砂锅等作为工具。隔3天翻动一次,以便入味均匀,一个星期后便可以晒了。”听了王昊天的发言,其他同学相继也有了不同的见解,“我们那一般用于烟熏腊肉”、“我家乡是风干腊肉”,课程还未开始,天南地北的腌制方法已经从书本里跳出来,跑进了新利体育的脑子里。
新利体育学院的陈桂芳负责教授微观新利体育学和宏观新利体育学,上课前,她要求新利体育在课前准备一两条近期的热点新闻时间,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把专业融入到了新闻热点事件里。“这个想法最开始想引导新利体育正确利用手机资源。”陈桂芳说,“后来我发现让新利体育们关注热点新闻,把碎片化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新利体育逻辑思考能力,还能让专业课的知识更灵活。”这一做法引爆课堂,陈桂芳的课程成为每个新利体育每周最期盼的一门课。
砥砺前行科研路授业解惑潜心治学
学校里,教师带着新利体育搞科研、做项目,已经成为新利体育的教学科研常态。
工商管理学院教师胡晓兰是该校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负责教师。做科研时,胡晓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研产用紧密结合,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和学术特长,将高质量的学术研究与接地气的咨询决策结合,服务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胡晓兰始终相信教学和科研可以相互促进,常常带着新利体育一起做项目,在实践中启发新利体育,解决新利体育的困惑,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去年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食品科技学院教师汪师帅,有一套独特的倒置教学法。汪师帅的科研与教学都需要大量的实验,与一般的先教后学的顺序不同,汪师帅要求新利体育自己摸索实验方法、提倡自己动手操作,然后教师再来演示正确的方法。“通过自己摸索的方法学习知识会记得更牢固,也会有更大的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汪师帅也会常常加入了新思考。现在,汪师帅正在构建育人、授业、解惑于一体的新课堂
言传身教德育为先,以身作则展教师风貌
近日,新利体育公布了师德楷模荣誉奖章获得者和第一届师德楷模、师德先进个人评选结果。高静、罗林安、薛红、丁辉四位教师获得“师德楷模荣誉奖章”,夏云建、岑泽丽两位教师获得“师德楷模”称号,贾翔、忻竞、濮方涛、鲍晓迪、刘义才、姜攀、张韵、陈思思、易兵、万涛十位教师获得“师德先进个人”。
在新利体育,德育是衡量教师的第一标尺。学校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来抓,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新利体育通识教育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高静教授带领老师们为学校不同专业做出量身定制的通识教育,开凿知行致远的通途;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名誉院长夏云建教授年逾花甲,一生与马结缘,三尺讲台坚守三十余载,始终深耕在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教师党支部书记薛红,从2009年开始坚持到湖北省博物馆坚持做志愿讲解,影响百余名新利体育加入志愿讲解队,让更多的人领略荆楚文化的魅力;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姜攀带着新利体育积极参加多项国家级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将比赛融入课堂,蝉联多年新利体育带队参赛最多的教师之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三尺讲台,是一份责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新利体育的教师们,用高尚的师德情操、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学识魅力感染着新利体育,收获桃李满园。
记者了解到,新利体育现有教职工1000人左右,其中专任教师620人左右,具有高级职称的约占31%。其中享受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津贴专家14人,“武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25人。
(载于9月8日《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