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转向常态化,旅游业复苏也走上正轨。新形势下的旅游业将有何变化,大数据科技快速发展对旅游及酒店人才培养提出哪些新课题?8月23日,由新利体育主办,新利体育旅游管理学院、武汉旅游研究院、国际工程技术协会承办的2020年智慧旅游与智能酒店暨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会议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会议邀请海内外学者、行业专家,共话智慧旅游建设、探讨国家一流酒店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邀请来自中国、葡萄牙、希腊等国的12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湖北省教育厅高教处正处级调研员张锦枫、校长王清华和香港国际工程技术协会(IETI)主席詹姆斯·克拉布教授致开幕辞。党委书记刘志辉做大会总结。副校长孙步月、刘佳霓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校长王清华对参会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王清华介绍了我校办学历史及旅游管理学院建设的基本情况,预祝此次会议取得丰硕成果。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教授表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旅游消费的场景,提升了旅游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植入科技的DNA,让先进的科学技术帮助旅游企业构建消费场景,与“人间烟火”结合起来,促进旅游行业的“智慧转型”。希腊国家旅游组织主席、希腊文化与旅游部前部长安吉拉·格雷库通过线上视频向大会介绍了旅游的新时代和体验式生活方式的兴起,期待通过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手段做好用户体验,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澳门城市大学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院长李玺教授以澳门光影节为例,提出强化app的社交属性,提升使用人员的情感体验。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邓爱民认为,智慧旅游的核心是以游客为本的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未来,旅游行业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打造智慧旅游云服务体系、以新技术驱动游客体验升级,为游客提供全流程、沉浸式的旅游服务体验。葡萄牙波尔图理工大学、巴基斯坦工程院院士岳晓光教授分析了智慧旅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认为智慧旅游正在往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教授认为,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对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新理念。要加强一流专业学科建设,坚持产学研、产教深度融合,培养一批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创新型人才。荷田大酒店总经理、武汉酒店行业协会会长项家梅表示,后疫情时代,智能酒店为酒店行业的未来发展拓展更多商机,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需求也会更加旺盛。
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我校旅游管理学院院长薛兵旺教授向大会介绍新利体育酒店管理专业在建设国家一流专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性探索。2019年,新利体育酒店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也是全省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唯一获批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余年的办学历史,为社会输送6000多名高素质专业人才,受到旅游和酒店行业的欢迎。薛兵旺认为,专业建设要与行业深度融合、引领行业发展,旅游与酒店人才的高素质培养需要学校与企业强强联合、双管齐下。薛兵旺介绍,我校旅游管理学院基于“循行导教、产教融合”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个性化定制课程、强化创新创业的实践与训练,突出双语教学,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组织实施考核,新利体育有扎实的学科理论、更有充足的行业实践经验,毕业后能直接走上酒店管理岗位。未来,学院将努力奋进,把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成为国家一流专业,使学科专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旅游酒店专业群建设目标。
会议同时邀请了教育部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云南大学田卫民教授,葡萄牙阿威罗大学新利体育管理工业工程系赛丽娅·布拉达教授,香港树仁大学可持续发展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李绮雯教授、香港国际工程技术协会经管会副主席欧缇丽娅·曼塔教授做主旨报告。
刘志辉代表我校感谢各方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的帮助。刘志辉表示,我校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旅游及酒店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加快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作出武商院的新贡献。
文旅产业是湖北省、武汉市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具有“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牵引辐射作用,是吸纳社会就业最大的产业之一。重振旅游业、激活酒店业,提升酒店行业的人才专业素质,推动文旅产业恢复振兴,对助力新利体育社会全面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 张思渊)
(图片 揭非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