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9日早上,武汉市汉阳区鹦鹉花园社区门口,下沉干部向农国手拿一把额温枪拦住一位外出居民:“您好,请出示一下您的工作证明、健康码,配合体温检测。”在经过身份信息核对、外出登记及体温检测正常后,外出上班的居民才被允许放行。“身份必问、信息必录、体温必测、口罩必戴”是向农国每天执行的“四必”程序。
59岁的向农国是我校后勤集团下沉至社区的工作人员,自2月13日来到鹦鹉花园社区后,已经连续奋战了57天。如今,疫情形势已经好转,每天出入社区的人流量明显增加。“现在没到彻底欢呼的时候,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松懈。”向农国所在的鹦鹉花园社区已是无疫情小区,但如今出入管理力度比二三月份还要大。据向农国介绍,之前小区统一封闭管理,是“严防死守”措施,现在人员复工复产、外出看病等需求日益增加,更需要把工作做的精细些。
每天一早,向农国就守在社区门口,严格执行着健康码、通行证这两道管制程序。“现在外出的人群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复工复产的上班族,另一类就是需要出门买菜买药的普通居民。”向农国对两类人也采取了不同的出入管理,对于上班族,向农国每次要检查工作证明、健康绿码,提醒大家做好周全的防护措施;而想要外出购物买药的居民,向农国先确认外出的缘由,只要不是紧急情况的,都会被向农国劝回家,交由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代办,如果是外出看病等情况,则会协调社区办理出入证明再出门。值守中,社区里会有部分老人不理解,执意想要外出。如何把这些老人劝回家,向农国花了不少心思。在与老人的交流中,向农国发现老人们对小区封闭大都支持和理解,只是子女不在人边、没有人说话,造成心理状态的波动。在向农国的建议下,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物资保障的同时,也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用交流和倾诉让老人们安心居家。
在向农国下沉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值守、团购、送爱心菜、人员排查、信息登记、代购买药、帮扶孤寡老人……都成为向农国经历的岗位。向农国表示,坚持了快60天,他深知如今的成果来之不易。“刚到社区的时候,有23例确诊病例、19例疑似病例,现在好不容易挂上了无疫情社区的牌子,我怎么能不守住它?”看着社区门口挂着的无疫情社区公示牌,向农国格外兴奋。在向农国的家中,女婿是一名民警,大年三十奔赴一线还未曾回家,女儿向文晶是我校离退休处的工作人员,她把年幼的孩子留给母亲照顾,也来到社区成为志愿者,承担社区老人的物资配送。向文晶的工作总是“隔着”一道门,每次听到门内对她的感谢,向文晶总是很感动。“大家都没有见过面,真的是靠声音在联系。”向文晶说。在家中,向农国父女俩总是积极分享一些社区里遇到的开心事、正能量的事情,彼此鼓励,共渡难关。
现在,向农国还每天准时到社区上岗,考虑到向农国的年龄,社区曾担心他的身体。向农国却笑着说:“这是我每天最惦记的地方,我要和社区一起迎接全面胜利!”
(编辑 张思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