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12月12日晚在我校校史馆内,会心茶道的创办人,国际红茶师范佳丽为我校国学班的30名同学带来一场“以茗为媒”的唐宋茶道课。
作为会心茶道的创办人,范佳丽对茶学有着很深的研究,她通过趣味性教学方法,抛出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得活动现场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范佳丽以王褒与仆人签订僮约为引,简要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对茶认知变化,从神农尝百草时期的药食同源到西汉时期开始作为饮品,再到唐宋茶的繁荣时期,喝茶已成风尚。“现在我们品的,叫做祁门红茶,这是世界公认排名第一的红茶,产于安徽祁门,茶味绵柔,带果香。”助理徐紫婷一袭汉服,古风古色,端着茶壶,穿梭于人群中为同学们看茶。来自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的代怡卉小抿了一口后,不由得赞叹道:“茶味很清香,让心一下子就静了下来,就好像回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慢生活。”
唐宋时期,茶除了用来品,还是用来斗的。“斗茶要求茶“新”水“活”,汤色白,茶沫多者为优。且打茶用的水必须是沸的水。”范佳丽边说着,徐紫婷边在台中展示斗茶中打茶的步骤过程。她先用热水温盏,以便茶粉容易浮起。接着手持茶筅将茶粉和水混合,再利用腕部力量击拂茶汤,在茶碗底部快速刷动使得茶末和水相互混合,为茶叶静音搅动而拌入空气。茶汤表面被击打起泡沫。展示成品时,茶汤色白,茶沫浓密。
看着主讲人手中的茶具,同学们也跃跃欲试。参与的六位同学被分为三组进行斗茶,范佳丽和徐紫婷在一旁指导。“参与这次国学小课的活动,体验了宋朝的点茶,点茶时需要手腕来回不停击拂,并不像平时自己喝茶那么简单,原来品茶也是门学问。”工商管理学院陈舒婷说。来自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孙旭辉在斗茶中胜出,孙旭辉欣喜地表示:“我第一次拿着宋朝比例大小的碗打茶,搅拌的时候其实很紧张,打出来的茶略苦,但是我觉得心里很甜!这样的国学小课,也太棒了!”
(编辑 张思渊)
(图片 朱全伟 姚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