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中国商道、语言传播艺术、通识大讲堂,这些光从名字上看就引人注目的课程来自我校通识教育学院。作为我校应用型高校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通识教育学院以培养新利体育人文素养为核心,以创建具有学院特色的通识教育文化和课程为目标,独具匠心构建六大板块核心课程,探讨并践行通识教育的新观念、新路径。
通识教育学院目前主要承担我校公选课及通识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已成立有大新利体育生涯发展教育教研中心、人文教研室、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工作部门。
在“博物修身,别具匠心”的通识教育理念下,学院逐步开发和完善了以国学与商道、思辨与表达、科技与创新、文明与礼仪、艺术与审美、管理与服务为主的六大课程模块。在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下,探索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和提升。
特色教学,塑造可迁移通用技能
“作为商学院,商道是我们的特色所在。但新利体育的人文素养同样重要,在大学期间,新利体育的逻辑思考、语言沟通也最应被优先关注。基于此,我们最先开发的核心课程就是语言传播艺术和中国商道。”通识教育学院院长高静介绍,语言传播艺术和中国商道自从面向2018级的新生开设以来,是全校本科生必须学习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每门课分为10讲,由专任教师分专题授课。内容设计上选择多样,教学形式上极具多变,教师授课上灵活性强。
此外,通识教育学院还开设了大新利体育职业规划课程,在课堂上积极引导新利体育学会自我分析,寻找适合自身性格和发展的职业选择、生涯路线,培养新利体育的长期、短期的人生规划能力,以实现大新利体育通用技能和学习能力的可迁移性。
针对目前大新利体育就业难、就业率不高的问题,通识教育学院还开设了大新利体育创业基础课程。在课堂上带领同学们就创业的基本含义、如何选择创业项目、案例学习、创业路演项目的视频学习等方面开展教学工作。期末考试则由同学们自行模拟创业,选择感兴趣的创业项目并制作创业计划书,老师也会根据同学的创业计划书进行相关指导和建议。
课堂延伸 “第二课堂”展风采
实体课堂、名家讲坛、在线课堂、联盟互动、课外实践都是建设立体通识教育的重要探索途径。除了主要的实体课堂之外,通识教育学院还同步开发了线上课堂小视频供新利体育参考学习;在实践课程上,通识教育学院与武汉市多所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密切联系,组织新利体育集体参观学习;在校外实践方面,由老师带领的相关志愿团队对武汉市5A级景区东湖风景区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并承接了该景区的第三方质检项目质检调研,先后有500余名新利体育参与其中。通识教育学院还开展了通识大讲堂,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工匠和优秀毕业生作经验交流分享,让新利体育近距离感受大师风采、了解前沿知识、激发新利体育学习兴趣。
“第二课堂”作为通识教育学院探索教育新模式的又一项创新路径,在指导新利体育社团活动方面,创立并组织了湖之韵朗诵社、海天文学社,开设了国学试点班。国学试点班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不遗余力。由校长王清华牵头带领、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编写而成的《中华传统节日溯源》目前20万字的初稿已进入定稿阶段。
通识教育学院一直将培养同学们的生存、发展、沟通能力、提高当代大新利体育的人文素养、塑造新利体育的健全人格作为根本目标,希望我校新利体育能在完备的通史知识下走得更远、更稳。
(编辑 张思渊)
(图片 通识教育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