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汉阳铁厂记录了百年来中欧工业历史,见证了武汉重工业发展,被誉为中国崛起的象征、大武汉复兴的标志。5月14日,我校新利体育应邀与长江日报九派新闻记者共同前往汉阳铁厂博物馆,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前馆长顾必阶亲密交流,一起为武汉点赞,纪念武汉解放70周年。
在参观的过程中,顾必阶为我校新利体育介绍了这所特殊的博物馆的来历:2001年初,汉阳区政府委托汉钢创办“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要求当年5月必须开馆,谁来做牵头人?当时的汉钢老总首先就想到了顾必阶,面对只有三个人的筹建组、没有着落的建馆经费,顾必阶仍然一口答应下来。作为一家企业博物馆,没有固定经费,刚开馆时基本是个空壳博物馆。12年时间里,顾必阶和团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多次前往英国、德国、卢森堡等国搜集文献资料、寻找历史遗物,不断丰富馆藏、积极创新,使得这座位于汉阳区琴台新利体育的企业博物馆从一个工业遗迹变成武汉市民新的网红打卡地。记录了武汉重工业70周年发展,汉阳铁厂博物馆的成功,填补了武汉企业博物馆的空白。面对这一变化,顾必阶表示:“一切创新的动力来源于我对汉阳铁厂最朴素的热爱,我将这座博物馆当成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不忘初心、牢记历史,保留武汉重工业最古老的灵魂。”
“汉阳铁厂承载了中国古典梦想,记录了中欧百年历史,见证了武汉工业发展。这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矿,也是一部重要的文化发展史。一切都值得我们铭记,需要我们传承。”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参观汉阳铁厂博物馆加入校本课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武汉历史、学习武汉历史。看到这一局面,对顾必阶来说既是一种欣慰,也给了他更大的动力。
横跨三世纪,纵跃两甲子。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源地,城市地位与城市工业紧密相连。70年来始终坚持“以钢为魂”,要用铁血精神重奏实业强国之歌。在新的历史转折点,汉阳铁厂博物馆也面临着新选择,顾必阶在思考中有了自己的答案:“‘汉阳造’的招牌要让更多人知道、要让大家都知道,汉阳铁厂博物馆在未来将努力打造成“四个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究基地、旅游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利用有限的土地和资源最大程度发挥自身价值,让汉阳铁厂博物馆成为一个中欧百年文化交流的窗口和平台。”
辉煌已成为过去,新的武汉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去努力、去创造。面对前去采访的记者和同学,顾必阶用寄语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期愿:“希望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学习‘工匠精神’,在平凡中做到极致。能作为、敢作为、愿作为,掌握实用本领、把握社会大趋势,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校新利体育在参观后也对汉阳铁厂博物馆也表达了自己感想:“我觉得汉阳铁厂博物馆是一种工匠精神的象征,这也是我们年轻一代缺乏的精神内核。在和顾必阶先生交流后,我意识到在这么好的时代,我们青年人一定要把握发展趋势,勇于钻研、做出好成绩。”
(编辑 张思渊)
(图片 王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