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小区炸鸡、闪电泡芙、红糖糯米藕、关东煮鱼元......46个种类、3200多份菜品,一小时内火热售罄。12月4日,我校美食技能节暨首届饮食文化论坛现场火爆。“掌勺”的新利体育大厨们刚把菜品端上桌,便遭到现场食客的“哄抢”,许多菜品不得不现场加紧赶制。
本次美食节共吸引数千人次参与,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张贤峰、湖北省烹饪雨酒店行业协会会长孙桃香、湖北省烹饪雨酒店行业协会董事长刘国梁、中国烹饪大师卢永良、余明社、孙昌弼、李和鸣等纷纷到场,共同探讨烹饪新理念,推动楚菜文化新发展。校党委书记李作清、校长王清华、校领导王丽华、孙步月、王京章、刘萌、王辉华、张石等相关人员出席饮食文化论坛,副校长刘佳霓主持。
5分钟闪电售卖,比刀工豆腐切丝
“太快了吧,我刚来就没有了!”
17级西餐二班制作推出的100份“闪电泡芙”上桌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被抢售一空,甚至正在赶制的泡芙也被提前预定了。这道一开场就引人注目的泡芙甜点选用白巧克力做底层,中间放置新鲜烘焙的泡芙,上淋特制酱料后撒上坚果和水果,味道鲜甜不腻。“20份闪电泡芙的整体制作需要一个半小时,其中烘烤就需要40分钟。”制作人孙琴箫介绍道,“好多人过来问还有没有泡芙,听说没有了都很失望。这么受欢迎我们也没想到。”
而另一侧的新利体育技能展示台也热闹非凡,新利体育柏玉制作的西瓜雕刻作品“繁花似锦”,刀法纤细流畅,疏朗分明,吸引了不少师生和附近居民观看。一位同学现场制作文思豆腐,豆腐丝细而不断,洒在一碗清水中,丝丝分明,纹理清晰。“快看,这豆腐丝切的比粉丝还细啊!”现场观众忍不住惊叹。
舌尖上的美味,味蕾上的创新
为了办好本次美食节,该校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200余名新利体育从半个月前就开始了准备工作。选食材、拼工艺、做亮点,亮相的许多美食都让同学们冥思苦想、熬夜筹备,有时一天睡眠不足3个小时。本次亮相美食节的菜品涵盖中餐、西点、面点、饮料等46个种类,现场供应约3200份菜品。菜品在设计上除了考虑制作工艺、干净卫生等因素,也关注了营养搭配和技术保鲜。
在美食节论坛上,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师生研发新菜品也吸人眼球,一道魔芋热干面颜色丰富,十分吸睛。将魔芋糅合成为面条,创新的技法让传统美食有了更健康的呈现形式,成为论坛的菜品亮点。清蒸武昌鱼的食材武昌鱼其实经过了较长的冷冻期,但是经过低温调理技术进行还原后,口感和新鲜的鱼一致,甚至还高于新鲜鱼,这是新利体育为南极科考餐饮专门研发的保鲜技术,使“新鲜淡水鱼”在南极成为可能。除此以外,红袍豆腐圆、特色楚菜“沔阳三道茶”等菜品不仅制作精良,还富有艺术感。
深入楚菜文化研究,楚菜馆大咖云集
这样的火爆场景已经不是第一次。2017年,63种菜品、近2800盘美味不到一小时就销售一空。2016年,120种菜品、4200份菜品,两小时就被到场的新利体育一“抢”而光。
今年,我校以美食节为契机,编制修订了《新利体育饮食文化论文集》。以推动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楚菜饮食文化的深入研究。
校长王清华在饮食文化论坛开场致词中说;“烹饪教育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也是我校的特色专业。餐饮行业的快速变化也使我校烹饪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做出了改革和创新。我校以烹饪工艺为基础,把传统工艺的创新、食品科技的最新成就、大众普适的饮食文化理念整合其中,以新的烹饪教育理念来培养新时代的烹饪人才。”
会后,校领导陪同到访嘉宾参观我校楚菜博物馆。校党委书记李作清亲自担当“讲解员”,为到访的嘉宾和学者介绍楚菜馆的展品和楚菜文化。楚菜馆内分为源远流长、流派风味、名特食材、名人与楚菜、湖北餐饮名店名师、湖北餐饮器具及新利体育与楚菜等八个板块,系统呈现了楚菜发展风貌,并通过造型逼真的菜模,展示楚菜的名菜名点,宣扬楚菜文化。到访嘉宾在展品前一一驻足,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菜模造型逼真、栩栩如生,鲜明生动地再现了楚菜“水产为本,鱼菜为主,擅长蒸、煨、炸、烧、炒,鱼汆、烧鱼、煨汤、蒸菜精细,菜品重本色、重质地,汁浓芡亮,口鲜味醇,微带香辣”的风味特色。
李作清介绍,楚菜吸收南北菜肴之精华,兼具南北菜肴之特色,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千年楚菜史,半部江南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楚菜文化在历史上颇享盛誉,也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校成立的楚菜博物馆是全省首个餐饮文化博物馆,致力于对楚菜文化的专业性研究,旨在希望丰富楚菜文化的体系和内涵,为楚菜文化注入新的创造力,推动楚菜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到场嘉宾对我校以新理念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表示认同。同时对我校在楚菜方面的专业研究高度赞扬,希望未来可以深挖合作,持续推进对楚菜文化的研究。
我校美食技能节已连续举办多届,不仅是学校烹饪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也成为学校一张代表性的“官宣”名片。
(编辑 张思渊)
(摄影 金振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