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引领各行各业发展?”、“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人工智能将给未来教育带来怎样的挑战和机遇?”,5月17日,人工智能与视觉感知后官湖青年学者论坛在机电学院四楼会议室顺利举行。
我校机电学院青年学者与来自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80后青年教授、博导们就学科前沿问题同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副校长刘佳霓出席论坛活动,并为武汉大学罗斌等四位青年学者颁发我校客座教授聘书。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罗斌教授做了题为“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现状与展望”的报告,介绍了移动机器人自主建图和路径规划的方法,并展示了实验室目前的研究成果。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武汉大学张洪艳教授做了题为“高光谱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新进展”的报告,张教授从天空一体化遥感视觉角度介绍了高光谱遥感的发展机遇,“5月9日,我国首颗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高分五号的发射,可以为各行各业高光谱研究提供遥感数据”,并介绍了高光谱遥感信息处理的方法及其在交通肇事逃逸等方面的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的高常鑫副教授做了题为“语义分割中的判别特征网络学习”的报告,从机器视觉的场景语义理解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语义分割的概念及相关分割方法,并尝试将传统方法与深度学习网络相结合,展示了其在国际通用数据库上的分割效果对比数据。
武汉大学夏桂松教授做了题为“基于计算格式塔方法的图像结构建模”的报告。夏教授针对视觉场景识别存在的认知难题,提出了通过对纹理基元添加高斯白噪声,生成一系列类似的真假难辨的图片及视频,该项研究有望对于计算机视觉的应用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四位学者交流了各自在专业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论坛“应用技术交流、发展趋势展望”的定位。此次论坛负责人韩昌老师说:这些青年专家为我们专业教师带来了广阔的科研视野和丰富的科研经验。通过这次高规格的青年学术论坛,我们颇受启发,受益匪浅。深深感觉到,现在的机器人应用技术和AI(人工智能)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这为我们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使我们对专业发展潜力充满了信心。
我校是湖北省首个开设“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机器人工程专业“一主双站”式工程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与日本安川、华中数控、杜瑞博机器人等十余家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此次举办的“人工智能与视觉感知后官湖青年学者论坛”,既是学院引进高水平学术人才、务实创新的实际举措,也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一项具体活动。
(编辑 金振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