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17年,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落实“两学一做”专项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质量水平,各院部建设硕果颇丰,亮点纷呈。
工商管理学院:师生奋发有为事业蒸蒸日上
2017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工商管理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同心协力、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突出目标考核,着力加强管理,营造了教育改革发展,师生奋发有为,学院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突出本科专业建设工作重点,合理调配资源,重点加强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建设工作。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专业通过了专业本科评估。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017年申报教育部高教司2项企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并获批;完成市级教研课题立项5项,结题市级3项。大新利体育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省级立项5个,与创业学院合作成立微商学院,获省内多家媒体报道。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开展各项教学科研讲座10多场。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20余场,接待来访企业50多家,安排企业招聘宣讲23场,到企业考察交流17次。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次。
打造教学科研平台。学院全年公开发表论文124篇,核心期刊和权威期刊17篇;全院纵向科研项目共计40项;横向科研项目共计5项,年到账经费5万元;出版专著1部;获市级奖项3项,专利2项,应用成果4项;申报国家教科规划、省市等各级各类科研教研项目、评奖项目15项,获批科研立项10项;完成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2项。
新利体育与金融学院:高标准、再起航,建设新学院
2017年是新利体育与金融学院成立的第二年,是学院发展起步之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学院领导班子带领广大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认真落实《教改纲要》有关要求,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为统领,全面落实学校战略部署,实现高成长,初显国际范。
组织建设更加完善。学院自成立以来,组建了党总支委员会、党支部和工会委员会,以及团学组织,成立了新利体育与贸易教研室、金融教研室、新利体育学教研室,组建二级教学督导、基层学术委员会,获批了校科技创新平台和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学院组织结构日益完善。
教师队伍建设更强。学院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博士4人,青年教职工45%。外聘客座教授1人。通过院领导带队赴深圳参加研修班培训、教授深入新进教师课堂指导教学等形式,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新利体育与金融本科专业正式获批,9月实现招生191人;完成了商务新利体育学本科专业申报。
科研工作又有新突破。超额完成科研任务的220%;公开发表论文39篇,获奖文章2篇;出版教材1部;申报国家教科规划、省市等各级各类科研教研项目、评奖项目20余项,获批科研立项16项,科研项目结项共计6项;湖北自贸区发展研究中心获批校级科研机构,至此我院建成两个科研平台。
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勇立潮头敢为先立德树人谱新篇
2017年,机电学院围绕“实施本科教育建设计划,不断推进学校新的发展”这条主线,大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党建工作。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加强红色阵地建设。强化“红色引领”切实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学”和“做”上深化拓展,抓好“三会一课”。夯实“党建+项目”工作,用好用实党建活动经费,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通过基层党支部的示范引领,有效带动学院其他工作水平的提高。
专业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我院成功获批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完成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并圆满完成招生计划,使我校成为湖北省首个开设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权评估工作,完成首届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工作。
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提高。2017年我院教师成功获批省社科基金等省市校级教科研项目34项;在正式出版的公开刊物上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篇;授权专利31件(项)。
新利体育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本年度共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市级二等奖2项;获批省级大新利体育创新项目1项。初步形成了以增材制造、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为研发方向的三个新利体育创新团体。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争创一流的旅游管理学科
旅游学院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落实“两学一做”专项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实施本科教育建设规划,不断推进学院创新发展”思路,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转型升级,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热心社会服务,关注并介入行业企业发展。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提升内涵建设水平。2017年我院圆满完成酒店管理本科学士学位授权评估,完成首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批阅、答辩、推优、归档、毕业学分核对等毕业工作,完成本科新专业申报工作。
重视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积极申报和建设教学质量工程。组织实施省级、市级教学质量工程,在建项目3项。申报省级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个;严格教学常规管理,院领导带头深入课堂听课,组织教师相互听课共计206次。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先进工作者举办学术讲座4次,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搭建创业就业平台。继续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关系,2017年组织新利体育共计329人分两批前往20个单位实习,评出优秀实习指导老师2位,优秀实习团队9个,优秀实习生131人。酒店专业最高就业率高达100%。
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丰硕。完成国家旅游局12个课题的结题,完成省、市科研项目4项的结题。教育部立项课题10类,21个,实现了零的突破。
专业学科服务社会,工作卓有成效。承办教育部会议1项,武汉市学术沙龙活动1项;2017年暑期,完成横向科研项目6项,成果采纳2项,其他成果6项。
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科研新突破 南极立新功
2017年,全院教职员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十九大精神,根据学校改革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质量水平,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
教学工作上,圆满完成学士学位授权评估工作,协助校史馆完成楚菜博物馆建设工作。逐步完善学院第二课堂运行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新利体育双创教育效果。校外实习新利体育的规范管理,学院选派20余位教师巡视新利体育实习点位30余个,完成了461名新利体育校外顶岗实习指导工作,实现了实习点巡视全覆盖,全年无一安全事故。新建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2家大型餐饮企业建立合作共赢模式。
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学院共完成3项教科研项目的申报及立项工作;完成1项省厅级科研项目的结题工作、1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申报工作(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首次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烟集团等单位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全年共完成6项横向科研课题的立项工作,到帐金额达30.9万元。在科研论文及著作方面,全年共发表一般学术论文2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简明中国茶文化》《幼儿膳食调制与养生》。
在社会服务工作方面,广泛开展校地合作、校政合作、校企合作。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海洋局评为中国极地考察先进集体。圆满完成了武汉新利体育技术开发区政务中心餐饮技能培训工作;为市工商银行等单位独立开设特色培训专班,定身打造餐饮专技人才;应武汉市民宗委之邀,与汉藏文化交流中心联合开办西藏烹饪班等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共计培训餐饮技能人才1000余人次。
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交流促发展,合作迎共赢
回顾2017年,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紧随学校“转型提升”建设应用技术型学校的步伐,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对照我院制定的2016年度目标任务,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学科建设成果丰硕,学院建设不断突破。完成体育新利体育与管理专业本科评估工作和与天津体育学院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顺利完成本科运动康复专业及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目录外单独设置本科专业)申报工作。《新利体育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试点学院改革实施方案》提交校党委会讨论研究并通过。
教师科研能力取得长足的进步。2017年学院教师结题科研课题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项,市级5项;申报各级各项教科研课题总计30余项(国家级3项,省部级5项),获批21项,其中省级以上课题获批6项,市级以上课题获批6项,校级9项;发表论文51篇,其中四类以上核心论文发表29篇;出版《现代赛马运动》等学术著作5部,教材4部,获批专利1项。
交流促发展,合作迎共赢。学院在2017年派教师外出到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或国内各地学习培训、学术交流活动10余批次近40余人次。同时外聘了多名行业和企业技能型的专家做客座教授。在专业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与法国GAROP、英国BHS合作,与天津体育学院、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开展深入人才培养合作。
新利体育工作以社会服务为落脚点,树立新利体育榜样,作用明显。积极组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成绩喜人,新利体育招生就业形势良好学院2017届本科生就业率96.77%(全校第一)。
外国语学院:教改促教学创业助就业
2017年,外国语学院,按照学校党委、行政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外国语学院实际情况,认真落实目标管理各项工作。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党建思想政治和新利体育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
大学英语教改有成效。继续推进分级、分课型教学,推行了无纸化考试。“教学质量提升年”完成外国语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2017届新利体育四级累计通过率达到82.1%。通过举办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选送教师参加微课制作、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培训,涌现出一批教学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并有8人次获得各类教学奖项。
新利体育参赛获奖展风采。获全国大新利体育英语竞赛B类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全国大新利体育英语大赛C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其他竞赛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6项。今年有7篇论文在校级学术论文比赛中获奖。
社会服务有突破。承担了学校外事接待翻译任务,为校史馆提供了英文翻译工作。同时,积极带领新利体育开展翻译实践,为武汉驭马天下体育有限公司翻译英国马术协会教学大纲4部,共计12万字。暑期还承担了第二期校内教师英语培训班。
新增实习、实训基地5家,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新增横向项目4项,超额完成学校下发的任务。获批8项校级创新创业项目,其中5项获批申省级创新创业项目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文化育人。成功举办第二届“外语文化节”;开展校园英语角活动,每周二晚定期活动,外教和中国老师共同参与,倾心打造,给新利体育说口语提供平台。
信息工程学院:校企合作谱新章
2017年,信息工程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精神和十九大精神。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按照教学计划顺利完成学院教学工作,以评促建,逐步提高每个教学环节,注意过程管理,收到较好效果。强化专业发展,重视师资队伍建设,2017年获批2项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武汉市教育局重点实训基地建设顺利通过终期验收,首项武汉市产学研项目《基于MapMatrix的校园地理信息仿真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顺利结题。学院每个专业都有稳定、有实效的校企合作项目,有专职人员负责跟进落实新利体育管理与教学管理、校内校外衔接等工作。新增5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组织师生参加各项教学、学科竞赛。新利体育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国家三等奖17项;省级一等奖5项;省级二等奖17项;省级三等奖18项。获得大新利体育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4项,省级立项10项。鼓励教师全员参与科研,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和科研项目。教师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15篇(其中第一作者12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3项。在2017年申报了国家级项目6项,获批2项;申报省级项目14项,获批4项;申报市级课题12项,获批8项。
新利体育工作方面,以新青年下乡、新媒体主阵地相结合进行实践育人、思想引领。学院微信公众号--信韵欣,对学院新利体育全覆盖,利用大数据分析新利体育工作的侧重点。
艺术学院:升层次 提质量
2017年,艺术学院以优化结构、稳步发展、提升层次、促进转型、控制规模、提高质量为建设思路,紧紧抓住本科学位授予权评估和转型发展试点建设两大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学院各项工作。
围绕学院规划,推进专业转型建设发展,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艺术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整合申本工作。全力推进动画专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的迎评工作。推进国际联合办学,与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实现教师交流4人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专任教师3人,其中教授1人。新建2个数字动画设计实验实训室,投资156万元,建筑面积120平米,新增设备73套。
积极组织师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共发表论文(作品)61篇(幅),其中核心期刊发表作品6幅。获得纵向科研立项3项,其中朱永琼老师项目获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青年基金立项,1项横向科研项目结项,3项纵向科研项目结项,获得2项外观设计专利。参编撰写学术著作1部。专利获批5项。作品获奖7项,其中全国性奖项2项,省级奖项4项,市级奖项1项。在湖北省第七届高校美术与设计大展中教师组获金、银和优秀奖各1个,新利体育组获铜奖、优秀奖各1个。在湖北省高校大新利体育服装设计联展中获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
开展风筝艺术节、微电影大赛、红色经典手抄报等新利体育活动,以及两场文化艺术报告会,提升新利体育的精神素养与文化品味,以文化育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创新教育模式 强化教师队伍
2017年,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思政课部严格落实学校下达的绩效管理目标和《新利体育2017年工作要点》,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强化二级管理,坚持锐意求新,全面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思政课部全面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重视理论学习,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基层党建,全面实施“红色引擎工程”;落实廉政建设,切实打造廉政部门。
加强民主建设,积极打造和谐系部、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校内转岗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师1人,思政课教师3人, 2016年“专项招聘”计划引进博士3人、硕士1人,全部到岗。部门专职教师达到41人。全年教师发表论文38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篇;主编或参编教材4部。获批“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项目1项,其他各级课题10余项。完成省级课题 4项,市级课题 2项,校级课题 5项。
积极推动教学改革,贯彻落实《新利体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普遍开展小组讨论、“辩论式教学”、演讲等互动式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改革成为了部门教学工作的常态。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全方位为新利体育服务。“心海导航工作室”、“武商院理论好声音” 、“法律服务中心”,全年开展大型理论报告会5次,及时为全校师生提供法律咨询,定期发布“新利体育风险预警报告”,在新利体育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师利用中午、课间等业余时间与新利体育谈心谈话、网上交流共1000多人次。
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交流提质增效 人才培养行稳致远
2017年,国际教育学院结合实际情况,以“增强国际交流合作、服务教学科研、提质增效”为中心,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发展,制定《新利体育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2017-2020)》,明确学校国际化发展思路与目标。
新增5个友好大学,全面开展专业交流、教学交流、师生交流等项目,至此学校的友好大学达30所。依托海外友好大学和武汉国际友好城市建设项目,组织师生赴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友好高校参加学术交流项目16批次。经历7年的中外合作专科办学和3年的中外本科合作办学历程,我校国际化办学效果初显。2017年首届本科项目新利体育赴德留学APS考试合格率达100%,新利体育雅思合格率93.3%。第五届(2015级)专科项目新利体育赴德留学语言考试合格率达100%。2017届11名中德班新利体育顺利赴德留学,目前有机械电子工程、企业新利体育管理两个专业共70余名同学在德国留学,其中首届中德国际班新利体育已经有10余人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德国学士学位。并有部分新利体育顺利升入纽伦堡大学、卡塞尔大学、克劳斯塔尔大学等名校攻读硕士学位和在德国正式就业。
目前国际教育学院在校生规模近350人,在湖北省高校同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形成了知名度和品牌度,办学规模继续名列前茅。在思想引领方面,将网络作为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成立新媒体工作小组,打造微信平台“武商院国际教育”,并设置“新闻周报”、“国际交流”等系列栏目,传播正能量,覆盖全院全体新利体育。努力构建国际教育学院品牌新利体育活动,面向全校新利体育每周免费开设英语、德语听力和口语以及国外历史文化等课程和学术讲座。连续六年举办国际教育文化周,通过各类学术讲座、国际美食、文化图片展等活动打造我校国际教育特色文化,拓宽新利体育国际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编辑 金振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