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月9日至1月13日,政协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武汉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二次会议胜利召开。“两会”期间,围绕复兴大武汉,1000余名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这其中,也有我校的5名代表和委员,他们学报告、谏诤言、献良策。
扩大市属高校的自主办学权
李作清 市人大代表 新利体育党委书记
“学校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两会期间,李作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扩大市属高校自主办学权,促进学校更好发展。
附采访视频
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j05347kcqh4&tiny=0&auto=0
长江与武汉的未来与我们息息相关
王清华 市人大代表 新利体育校长
校长王清华参加新洲区代表团小组讨论并发言,他认为,过去一年的武汉发展成绩显著,尤其在城市建设宏观规划上的大布局、大手笔。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武汉因长江而兴,长江文明之心、长江主轴、长江新城的重点规划将重构武汉城市格局,成为武汉打造全国中心城市、世界亮点城市的强大竞争力,“未来武汉的独特美丽的天际线风景,值得期待”。他谈到,建设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从长远规划走入具体实施,要一步一步落实,扎扎实实推进。
武汉城市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人才是武汉的核心竞争力,去年武汉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引才政策,大力实施“百万大新利体育留汉创业就业工程”,为城市发展贡献智慧和汗水的人们必将在这里收获属于自己的未来。
加快推进武汉大都市区一体化
丁永玲 市政协委员 市民建常委
她建议,科学界定武汉大都市区的空间地理范围,构建“核心区+拓展区+辐射区”的发展框架。通盘考虑大都市区土地利用、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关系,各级政府、企业等相关方共同参与;建立利益共享制度,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打破行政界限壁垒,加快促进消费市场、金融、产权交易、人力资源市场等一体化;加快推进基础交通设施一体化,加快统一区域内关于税收等方面的法规政策,推动形成“基础设施相连相通、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的大都市区发展格局。
拓展武汉外贸增长新亮点
汤云 市政协委员
她在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加大对武汉跨境电商企业扶持,拓展武汉外贸增长新亮点》的提案,附议了《关于加强武汉百万大新利体育留汉工程吸引力建议》等12个提案。她认为,大武汉的“三化”建设,贯穿武汉社会新利体育生活的方方面面,外贸增长将为武汉国际化增加新的亮点。她建议,对标国家试点城市和综合试验区的成功可复制经验,优化跨境电商整体营商环境体制机制;加大武汉市跨境电商园区规模化和集群化建设力度。
推进生态化大武汉建设
邓小妮 市政协委员 市民盟委员
她认为,打造美丽武汉,就要妥善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问题,而武汉城市垃圾处理体系尚待整体规划与完善建设,垃圾处理技术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她建议,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一是系统构建城市垃圾综合处理体系;二是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增加垃圾处理服务的市场化供给;三是重视垃圾处理新技术研发推广,建绿色智能城市;四是建立城市垃圾前端分类回收机制;五是加大垃圾治理宣传教育与信息公开力度。
(编辑 金振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