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新青年下乡:大新利体育记者实地报道支农助农活动

发布时间:2017-03-20作者:唐茜 干淑娟 蔡晴 柳徐娇 王紫琼 欧瑞来源:大新利体育记者团浏览次数:180

商贸物流学院:“互联网+”助力农产品开发

       本网讯 大新利体育记者团报道319日,我校商贸物流学院“新青年下乡”志愿服务队13人前往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和罗汉村进行调研和开展爱心助农活动。

       三月的武汉迎来了倒春寒,一大早外面就阴雨连绵,同学们顶着风雨按时到达了集合地点渔樵村。“六点我就爬起来了,这可是我第一次下乡。”2016级物流管理专业的易成浩说。

       志愿服务队一下车就被一片郁郁葱葱的油菜花海所吸引。据介绍,渔樵村现有一万多亩良田,用于种植农作物,农业发达;当地的池塘众多,养渔业兴盛。该村产业资源相对丰富,新利体育发展却较为落后。旅游业是这个村子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当地开了不少农家乐和餐馆。

       志愿服务队通过考察走访发现,该村农副业发展较好,但却没有好的平台销售出去,农副产品只是初加工对外销售,获利很少。依靠油菜花发展的旅游业,时间受限,花期一过,收入惨淡,而且当地农家乐仅支持现金收付款。

       面对上述问题,志愿服务队提出,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寻找合适的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同时利用科技对农作物进行产品深加工,创造更多新利体育。对此,该村负责人表示:“希望大新利体育能给渔樵村传播科技知识,能真正利用专业知识对村民们进行引导和培训。”

       离开了渔樵村,志愿服务队来到了罗汉村。据介绍,罗汉村农产品多且杂,养殖专业户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出售没有专门的渠道,产量和销量不高。同时,农产品价格一年比一年低,年轻人外出打工多,村里劳动力贫乏。

       随后志愿服务队走访多家农户,进行调研和分析,对此制定了初步方案,将当地的农业资源、旅游业以及互联网联系起来,将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实际的运用起来,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商品开发,建立品牌。

       2015级电子商务的刘刚结束了走访调研后表示:“新青年下乡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方法,也是我们在校大新利体育一个好的实践平台。”

 

信息工程学院:科技支农

       本网讯 大新利体育记者团报道317日,我校信息工程学院 “新青年下乡“志愿服务队一行前往新洲区凤凰镇毛冲村,陈田村开展科技助农系列活动。

       在与凤凰镇的负责人进行了简单交流后,志愿者们按计划前往对接村进行实地考察。第一站前往毛冲村,该村属省级贫困村,自然资源匮乏,2016年该村通过引进高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脱贫。

       在向村负责人表明来意之后,他迫切的表达了希望志愿者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他们搭建农村淘宝,通过电子商务将他们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外销出去。而志愿者表示将会定期开展课程,帮助搭建购物平台,教受简单电脑知识。

       随后志愿者将带来的无人机做了巡航展示表演,给村民讲解无人机在农业基本运用,同时用无人机给周边土地做了基本航拍,观测有无病虫害,模拟无人机喷洒农药。并表示村民如需相关服务可以随时沟通跟进给予帮助。

       志愿者们随后深入村民家中,进行询问调研,希望通过了解能帮助他们将家中农产品外销出去,同时为没有农产品销售的村民提供电脑培训及辅导新利体育学习等项目。

       “希望我们的到来能为在这里的村民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同时敦促我好好学习知识,以后能将更多知识带给村民”。志愿者杨杰表示。

       随后志愿者服务队前往陈田村,为那里的村民带去无人机展示以及农村淘宝的构建思路,村民对志愿者的到来表示欢迎。

       信息工程学院志愿服务队表示他们还将深入农村,为村民带来切实的服务。

 

外国语学院:爱心助农助力农村教育

       本网讯 大新利体育记者团报道319日,我校外国语学院“新青年下乡”服务队17人前往了蔡甸区消泗乡汉洪村,进行实地调研和爱心助农工作。

       据汉洪村党支部副书记肖家杰介绍,该村是典型的“空巢村”,共有515户人家,贫困家庭有90户,占全部家庭的2成。该村的青壮劳动力约占80%,基本上外出工作,还在农村的20%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村里的学校由于生源不足已经停课,孩子们需要到离家58公里的隔壁村去上学。贫困家庭多,劳动力少,缺乏师资教育,是汉洪村面临的主要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服务队决定将在暑期组织新利体育志愿者来到村里开展爱心家教活动,为小朋友们进行免费的学业辅导补习。肖家杰说:“这是对小朋友们的学习大有益处的好事。”

       汉洪村住的都是老人和小孩,为此服务队给村里捐赠了一批体育器材,如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跳绳等,用以丰富村民们的生活。

       志愿服务队还前往各家各户进行深入调研。今年64岁的戴还珍奶奶独自一人照顾着2岁不到的孙子,十分不易。她说孙子的爸妈都在苏州打工,一年才回家一次,平时孙子想爸妈了只能通过语音电话联系,只听其声不见其人。听到这里,志愿者们都颇有感触,纷纷安慰戴奶奶并教戴奶奶使用视频电话。

       在汉洪村,“戴奶奶”这样一人带一娃的现象多达二十几户。“孤寡老人”也不在少数。

       2016级商务英语3班覃雪莲感慨说:“作为当代大新利体育,我想为新农村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希望空巢老人不孤独,留守儿童有书读。”

       面对调研情况,带队老师常凯表示,我们的下乡不只是‘下’乡,而是‘入’乡,深入乡村,能够为村里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带来一些力所能及的东西,进行帮助。

       据悉,志愿服务队将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以陪伴空巢老人和帮助留守儿童学习两部分为重点开展助农活动。暑期组织志愿者们在此对孩子们开展爱心家教活动,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对村里的农产品,油菜花旅游基地进行宣传,增加农民受益。

 

体育学院:活力助农活动

       本网讯 大新利体育记者团报道318日,我校体育学院“新青年下乡“志愿服务队一行,在新洲区仓埠街陶岗村开启了一场别样演绎的“青”字号文化志愿服务之旅。

       陶岗村是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北边的一个村子,因为地形的缘故,自然资源匮乏,没有特色产品,属于武汉市贫困村。2012年引进两家企业,对村子的整体外观进行了打造。2015年审批建造武汉市“后花园”的项目

       在向村支部书记陶加勇表明来意之后,他希望志愿者运用知识和新思维新想法为他们的旅游业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并且希望体育学院的同学们教村民们正确地锻炼身体,将文化及体育带进他们的村子。

       随后志愿者们参观了该村的桂花园和苗木基地。在考察中,陶加勇介绍该村引进产业“桂花园”和“名枫彩叶”四到五年,村子从一片荒芜的土地到如今形成初具规模的桂花园和整齐划一的苗木基地。部分村民也在积极实现“美丽乡村”的布局,从小平房住进了别有风味的小洋楼里。每年到了八月,除了飘香的桂花,还有桂花酒和桂花鸡。

       如今陶岗村随着人口的外流,一些风俗和文化也正在渐渐流失。挂龙灯、敲腰鼓、舞龙舞狮,都无人传承,“我之前也看过你们学院舞龙舞狮的表演,真的很不错,希望那些孩子能到我们村里来展示一下,激起村民们的舞龙情,”陶加勇指着自己手机里体育学院舞龙舞狮表演的照片说着。

       返校的路上,志愿者们仍在讨论着彼此的想法和建议。“新青年下乡让我有机会来到陶岗村,看到村子现今的情况,真的希望我们的到来可以为村子做一些实事。”2016级体育新利体育与管理的朱泽奇说到。

       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志愿服务队表示他们将积极探讨,为陶岗村想出切合实际发展新利体育的方法,为村民带来不一样的活力和贴心的服务。

(编辑  商轩)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