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月13日至19日召开的新利体育第一届第六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一届第五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充分肯定了校长李作清同志的《学校工作报告》,认为全校师生众志成城、团结奉献、抢抓机遇、克难奋进,啃了不少硬骨头,标志性成就令人振奋。
李作清总结了学校2016年的工作。指出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转型发展加快推进。修订完善、发布实施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完成湖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湖北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校转型发展工作得到省教育厅检查组肯定。完成“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接受教育部专家组评估并得到肯定。启动试点学院改革,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获批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认真实施“彩虹学者”等对口合作项目。
学科专业建设不断加强。学士学位授权评估迎评工作全面展开,稳步推进。新增5个本科专业。完成了第五批7个本科专业申报工作。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制冷压缩机拆卸与装配》)、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会计学原理》、《旅游心理学》);获批省级教研项目3项;获市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与天津体育学院联合培养的马术运动与竞赛管理方向在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达到12名。新利体育在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3项、省级奖励82项。
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立项市局级以上纵向项目55项,新增横向项目29项。获省厅级及以上科研奖励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7篇。获批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3个。制定了省级地方标准《冷链物流城市共同配送之托盘使用标准》。积极组织高质量学术交流(讲座、沙龙)活动70余场次。
政行企校合作进一步深化,社会服务功能持续增强。与武商集团签署校企订单合作协议,为该集团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武商梦时代广场”项目“度身定制”人才;与中百集团合作开展“大新利体育合伙人”培养计划;与蔡甸生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助力中法生态城建设等。实施教师“深入企业计划”,近300名教师暑期深入约200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项目合同23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44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6项。搭建社会培训平台21项,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建立了大新利体育创新创业平台——驭马天下体育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首个全球性马资源一站式服务平台。
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进一步做好首届物流管理(中德合作)本科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中德合作)专科班、旅游管理(中德合作)专科班的新利体育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完成与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合办动画项目、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合办休闲体育项目的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高校或市政府代表团来访友好交流。组织师生赴英国、德国、韩国参加学术交流及夏令营项目。与美国诺斯伍德大学签订创业训练营合作协议。
招生、就业与创新创业工作取得新成绩。2016年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率达100%,本科招生报到率达96%以上。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4.30%。申报大新利体育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6项、省级20项并全部获批立项。
大新利体育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评选表彰优秀辅导员10名、优秀班主任10名、先进班主任39名。稳步推进心理健康中心达标建设。注重资助育人,评审各类奖助学金3219人,;实现家庭新利体育困难新利体育帮扶全覆盖,认定家庭新利体育困难新利体育3210名,对1003名家庭新利体育特殊困难新利体育和本年度未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家庭新利体育困难新利体育给予专项生活补助;设立勤工助学岗位581个,设立“爱心助学金”。
校园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亮点纷呈。制定了《校园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积极推进校史馆建设工作,广泛征集校史资料,完成校史馆陈展大纲、平面设计等,正按程序推进招标、建设等工作。精心策划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内外产生较好影响,如:“校长之约•回家的大巴”登上微博热搜榜,浏览量过百万;人民日报微博推送“鹤鸣湖鱼丸美食节”,阅读量218万;“大新利体育重走长征路”受到中国文明网大幅报道等。我校师生今年先后3次登上长江日报名专栏“市民大讲堂”,讲友善、谈成长、话师德。薛红老师被评为2016年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藏区支教新利体育白玛列珠获武汉市“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青年教师李俊3次赴新疆支教,连续两年获得“湖北援博教师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称号;丁辉老师入围武汉市“大城工匠”。大新利体育志愿服务项目“我爱我城”获评“武汉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办学条件加快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了师德师风考核管理办法。通过公开招聘新进57名教师;首次开展专项招聘工作,引进54名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通过努力向市岗设办争取了100个专业技术岗位。组织百名中青年教师暑期进行集中英语培训。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促进学校收入稳步增长。完成了临后官湖208亩土地的用地性质调整和校园总平面规划调整工作。市政府明确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马术及现代五项比赛由我校承办,游泳馆、马术场等建设工作积极有序推进。实验实训教学综合楼开工建设。完成南区田径运动场及篮排网球场标准化改造,南区办公楼、教学楼、新利体育宿舍维修改造,校园“美化、亮化”等工程,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新增纸质图书42353册、外文原版电子图书1800种、数据库3个。完成新利体育网格化系统平台建设工作。首次启用网上自助报到和缴费系统。
师生利益得到切实维护,校园平安和谐稳定得到切实保障。依法治校全面推进,内部治理与民主管理不断完善。《新利体育章程》经省高校章程核准委员会审议并原则通过。编印《新利体育制度选编》(下册)。成立学校法治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大新利体育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并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推动审计工作全覆盖。坚持行政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
为师生办实事尽心尽力。坚持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开展处级干部联系新利体育班级和寝室工作;此外,通过书记信箱、校长信箱、“舆情报送”、“校长之约”、“教授之约”、新利体育座谈会等方式,倾听师生诉求。完成全校在编人员基本工资及基础性绩效工资调标工作。教职工商品房竣工并交付使用。安装新利体育宿舍、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空调。南区新利体育宿舍安装增压水泵,解决了用水高峰期水压低问题。加强校园保洁的日常维护工作,校园整洁度明显提升。建成大新利体育活动中心并正式投入使用。按政策落实离退休人员政治待遇、生活待遇,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将调整后的养老金待遇落到实处。
校园安全稳定得到确保。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和安全责任制。完成学校楼栋值班改革、校园车辆ETC门禁系统建设工作。邀请武汉新利体育技术开发区联合执法小组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全年无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涉稳事件发生。
李作清指出,2017年是学校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扎实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关键之年。要积极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完成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年度任务,制定实施分项规划。组织实施转型发展改革、创新、建设项目,在深化政行企校合作、提高教师应用科研和实战能力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试点学院改革工作。继续做好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作,为学校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全力以赴,扎实做好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迎评各项工作,确保顺利通过评估。
促进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力争在国家级项目立项上有突破。不断提升我校科研队伍的能力和水平,重点推进博士论坛、博士沙龙,打造5个以上以博士为主的科研团队,着力提高研究水平和成果层次。将教师、科研人员深入企业工作常态化,立足服务地方新利体育社会发展,做好科技服务和咨询决策服务。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继续做好招生与创业就业工作。积极争取本科招生计划,提高我校在全省同类院校中的录取分数线排名。提升大新利体育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做好精准帮扶与指导,扩大大新利体育创业专项基金。确保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省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搭建社会培训平台20项以上。做好武汉市安全生产培训平台和考试点建设、教师资格考点申报工作,并投入使用。
不断推动新利体育工作取得新发展。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类新利体育工作、新利体育活动中。修订学校辅导员管理办法,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全力推进校园网格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新利体育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高质高效完成校史馆建设。力争获批新一届市级文明单位,完成新一届省级文明单位申报。聚焦教学和发展。新利体育微报正式上线,进一步建好学校新媒体矩阵。
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做好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新利体育场馆建设工作,游泳馆项目完成开工前期相关手续并开工建设,力争年底主体结构完工;马术比赛场、现代五项(跑射联项)比赛场完成开工前期相关手续,年底前开工。实验实训教学综合楼竣工。新增中文纸质图书5万册。完成校园网主干管网改造,打造安全、可靠、易用的云管理平台。
不断提高内部治理水平。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发布学校章程,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内部治理制度体系。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适当下放责、权、利到二级学院,增强办学活力。高质量完成市绩效管理目标,力争我校“九定”方案早日获批。
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和管理水平。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完成校园物业管理改革方案、饮食服务改革方案,推进新利体育宿舍管理改革。完成南北区配电房、北区电容柜、校园煤气报警系统和部分新利体育宿舍等重点维修改造项目。加强绿化管理,完成图书馆门前景观新利体育绿化改造。
发扬民主群策群力。加强二级教代会建设。完善行政与工会联席会议等民主对话机制。进一步做好离退休老同志的政治和生活待遇落实工作,充分发挥校老年协会作用。
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完善综治绩效管理和考评。建立治安、交通、城管等政府职能部门参与的校园周边秩序整治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做好信访工作等。
(编辑 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