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校以服务为引领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发布时间:2016-11-28作者:来源:湖北党建浏览次数:173

 

       [本网按:新近出刊的《湖北党建》杂志2016年第3期,以《以服务为引领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介绍了我校党委把握“一个格局、两个体系、三个重点”, 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命题后,新利体育党委牢牢把握“一个格局、两个体系、三个重点”,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努力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构建一个服务格局

       学校紧紧围绕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激发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努力打造“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服务格局。

       一是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校党委把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作为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创新推动党组织服务功能提升。明确把“深化校企合作”、“拓展社会服务增长点”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整合全校资源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联系服务群众,设立校领导接待日,开通书记、校长信箱,在学校微信公众号特设“校长之约”栏目,举办“校长下午茶”,扎实组织“两访两创”活动,畅通渠道倾听师生诉求,及时解决师生反映的困难,根据师生意见建议积极改进工作。“校长之约”栏目设立7个月以来,回复处理意见建议198条。2015年,学校针对栏目留言免费提供“回家的大巴”,700余学子顺利抵达车站,此举获校内外广泛点赞。设立精准扶贫专项资金,先后投入14.09万元对口帮扶黄陂兴隆村和蔡甸新帮村。2016年,学校以更大力度投入精准扶贫工作,校长亲自带队,代表学校向宜昌五峰县、兴山县山区薄弱学校捐赠电脑300台。

       二是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进基层进课堂,先后调研42次、进课堂30余次。建立市管局级干部联系点35个,校领导积极深入联系院系、深入课堂寝室,帮助解决学科专业建设、教学和生活硬件设施等实际问题;走访社区、村、困难户50余次,投入帮扶资金27万余元。实施处级干部联系新利体育班级和寝室工作,2014年32名正处级干部试点联系班级,2015年70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分别联系1个新生班级和该班1间寝室,当好班风学风建设和新利体育教育引导的“助力员”。

       三是基层组织认真实践。组织党支部和党员开展承诺践诺活动,建立新利体育党员带班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2015年进社区服务党员104人次,向困难居民捐献物资约3万余元,为社区开展营养保健、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等。今年,各党组织继续组织党员师生走进社区,“六一”前,继续教育学院教师党员为社区幼儿园的70名儿童送去了节日的问候;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开展“四送”活动,为宁康园社区、薛峰社区送党课、送法律咨询、送心理咨询、送演讲与写作培训。积极利用专业优势,为旅游、烹饪、马术、物流、汽车等行业企业提供规划设计、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全方位多角度践行服务宗旨。

       四是党员先锋积极响应。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薛红成为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者7年来,义务讲解1300余小时,获评“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在她的带动下,一批新利体育党员志愿者也走进省博,服务了883天次,讲解3000批次。教师党员付昆主动报名参加省博士服务团,赴竹溪县旅游局服务锻炼,促成了学校与竹溪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为竹溪引进投资8000多万,培训600多人次。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党员教师胡长汉带领20余名新利体育组建汽车服务部,常年为学校及社会车辆进行清洁保养和维修服务,2015年服务车辆逾800台。中国烹饪大师方元法在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专程到汤湖图书馆开展包粽子、面塑等技艺传授。新利体育党员熊辉倡导建立“信件大使”志愿服务队,帮助1000多封因收件人信息书写不规范而无法投递的信件找到了主人。

努力打造两个服务体系

       一是服务网络体系。校党委注重发挥工会和群团组织力量,制定二级教代会实施细则,坚持行政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将听取师生意见建议、解决师生关注问题作为常态工作抓实抓好。健全团学组织,强化自我教育管理服务能力。各党总支紧紧依靠所属教师、新利体育党支部及新利体育自治组织力量,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领域。全校上下一盘棋,着力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群团组织和各类自治组织为一体的服务网络体系。

       二是服务队伍体系。选拔素质好、能力强、作风硬的优秀党员担任党总支和党支部书记,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服务的能力。强化党员、干部队伍教育管理,提升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整合各方资源,着力构建以党组织班子成员为核心,集党员干部队伍、群众组织骨干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伍为一体的服务队伍体系。先后培育了“我爱我城”、“韵动江城”、“牵手计划”、“爱我百湖”等一批优秀志愿服务团队,从宣传城市文明、大型赛节服务、关爱弱势群体、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服务。

切实抓牢三个服务重点

       一是服务广大师生,构建和谐幸福校园。加强校园硬件建设,新建多功能教学楼和新利体育宿舍楼,新增中外文图书和数据库资源,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改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设立“爱生日”,每年举办丰富的爱生活动,搭建教师关爱服务新利体育、师生友好交流的平台。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着重对新利体育进行学业指导和就业辅导。针对新利体育发展困惑,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知名新利体育到校与新利体育分享就业创业成功经验,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大新利体育进行创业实践。成立法律咨询中心,为师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切实为师生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

       二是服务学校事业发展,构建转型提升组织保障。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实施“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工程”、中青年教师英语培训计划,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高质量培训进修,举办博士沙龙、学术讲座,提升教师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精准对接应用型本科建设需求。推进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实施“双带头人”工程,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教学科研“领头雁”作用;建立党员传帮带机制,把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形成以党员教师为核心的教育精英团队。出台师德师风考核办法,以“师德建设月”、“最受新利体育欢迎的十佳教师”评选为契机,培育优良师德师风,提升育人工作水平。

       三是服务新利体育社会发展,构建高校党建与三大职能结合体。坚持“与服务新利体育共进、与行业企业共赢”办学理念,组织党员服务区域新利体育社会发展,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近5年培训“新利体育风神”销售和技术人员7000余人次;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设立“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与仙桃共建“沔阳三蒸研究院”,与蔡林记共建“武汉热干面研究院”,与松滋市神农食品有限公司共建校企合作研发基地,连续6年服务南极科考;体育学院长期为马术、龙舟等各类体育竞赛提供赛事服务,近3年参与服务逾3000人次,为新疆马业系统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商贸物流学院党员教师承担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规划设计项目,如武汉市药品流通十三五规划、东西湖物流业十三五规划等;继续教育学院为退伍军人、失地农民开展摄影、烹饪技能培训17项8300余人次。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