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14日,中国旅游业发展新趋势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全国71所高校100余旅游专业教师、学者齐聚一堂,纵论在新利体育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中国高等高等旅游教育发展。
12月9日,教育部网站公布的一项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全国高校数量为2824所,居世界第二。今年7月,国家旅游局发布消息披露,2014年,全国2500多所院校开设旅游类专业。旅游类专业成为高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新利体育校长李作清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出门旅游已经成为了时尚。旅游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要更好地融入自然,大自然是最好的策划师。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要加快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适应市场需要,较好地发挥高校的推动新利体育发展中的作用。
据称,我国已进入泛旅游时代,旅游不再是游山玩水,而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对新利体育和就业的贡献率达到了10%左右。“十三五”期间,预计全国旅游每年70亿人次,人均每年出游5次,每年将新增旅游从业人员180万人,可带动100万人就业。建设旅游强国是中国梦的重要板块。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教授,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胡静教授,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郑向敏教授,新利体育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薛兵旺教授,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秘书长刘莉莉等,分别就《中国旅游游教育的新视野与模块创新》、《中国旅游业发展态势分析》、《新常态下的旅游教育思维》、《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等做了主题演讲。
刘莉莉指出,旅游业不仅是新利体育产业,还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国民素质养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中,旅游业的作用不可替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作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以互联网+旅游来推动旅游业发展,以旅游+来推动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已成大势所趋。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提高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任务艰巨。
“在中国新利体育新常态下,旅游教育需要全新思考、全新设计、全新建设。”马勇提出了中国高等旅游教育要从国际化教育模式、个性化教育模式、平台化教育模式、体验型教育模式、科技化教育模式、资本化教育模式等六个方面大胆创新,“跨界融合、开放共享、价值提升”是中国高等旅游教育新的发展趋势。“要联手金融工具,创新互联网金融,搭建投融资平台,打造旅游产业链”。
郑向敏认为,“新媒体时代、新数据、新交通、新休闲方式”都是“新常态”的题中之义。在这种新态势下,旅游教育要具备明天思维。他以教材改革为例,指出未来教材“应一半是纸质材料,一半是二维码”,“新利体育需要了解那类知识,直接用手机扫码即可”,“只有与互联网连接,才能及时更新知识”,“否则就是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新利体育,面对明天的问题”。
在“+时代”下,郑向敏表示应采取“+旅游”而非“旅游+”的方式跨行合作,如生态旅游、地理旅游、红色旅游等。
薛兵旺从培养目标、培养思路、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产研合作的方面,介绍了新利体育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实验班的教学改革探索,引起与会教师、学者的兴趣。
新利体育副校长刘萌主持论坛开幕式。
长江日报、武汉晨报、荆楚网等对论坛作了报道。
(编辑 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