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景区,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景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楚韵山水、大美东湖”是她的美称。前不久,校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教授高静与东湖风景区旅游管理局专家组成课题组,就东湖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与中科院研究学者探讨,从学术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网将课题组部分观点刊发如下,既是对东湖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支持,也是对学校“强学术提素质”的响应和助力。]
贯彻生态理念转变功能定位优化管理模式
实现绿色低碳和统筹发展
高静 刘小祥 何飞等
东湖风景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坚守准则
东湖创建工作必须坚守可持续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旅游开发前提,将统筹游客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作为核心准则,注重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充分发挥东湖风景区山、水、园、林的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整合东湖各大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积极打造富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产品,变生态优势为产品优势、新利体育优势和发展优势;以资源整合、产业提升、景村共建为手段,努力建设生态旅游品牌知名度高、生态效益显著、景村一体化和谐发展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主题与特色是凸显旅游产品魅力和可持续存在的灵魂,没有特色,主题不鲜明,旅游吸引力的主要源泉就无法疏通,旅游市场竞争就会失去核心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缺乏主题就缺乏个性,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东湖风景区生态旅游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必须结合东湖特色景区的特色生态资源、特色景观、特色文化内涵,凸显其生态性主题,与传统旅游产品拉开差距,不做简单的面谱化的低端产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充分体现生态旅游内涵,保持自然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原生性或原始性,在原生态开发体验中追求独到的产品特色,切实提高生态旅游的市场竞争力。东湖风景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必须立足自身自然地理背景、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系统本地特征,因地制宜的进行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充分挖掘湖泊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价值和体验功能。
(二)保护生态,适度开发
生态旅游的关键点在于对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的保护,这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根本前提,也是东湖风景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基本指导原则,所有项目的建设、旅游活动的开展必须以抓住生态环境保护这一核心要素,确保不导致生态系统恶化的关键前提。惟其如此,开发创建才有价值,开发规模、速度和内容才能在适度、适合的层面展开,旅游活动的强度和游客数量控制不能超标,必须在东湖风景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以内。不过度开发,不超负荷运行,生态环境的保护才有实际意义。
(三)协调利益,双向发展
东湖风景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过程中需要也必须协调各方利益,包括旅游区与当地居民之间,旅游区与旅游者、旅游业界之间等关系的交流沟通和利益协调,关系沟通才能实现观念融通,利益协调才能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生态旅游资源应得到积极、有效的开发利用,注重新利体育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注重保护当地自然环境,整合当地生态资源,保存当地原生态文化,注重吸纳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培养和提高当地居民在生态旅游风景区创建中的生态保护意识与责任感、使命感。增加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利用中的利益分成,将新利体育利益和人文使命联合叠加,培养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四)容量控制,持续发展
旅游者的心理容量和生理容量,旅游区环境容量皆有阀值,当超这个阀值,不但干扰旅游者的体验过程,更主要是破坏旅游区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建立包括环境负面影响评估、容量评估、对旅客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管理和可允许接受的变化程度等环境反馈机制,既不破坏环境,更让旅游者体验“物超所值”的感知。
(五)环境教育,打造精品
传统大众旅游对游客的素质要求,在生态旅游中标准更高,条款更具体明确。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最大的差异是对游客的环保教育功能,既有内容的要求,又有质量的指标体系。在生态旅游项目开发规划时,必须认真考虑在旅游区内设计一些能启迪游客环境意识的设施和旅游项目,启发诱导游客自觉践行。要以体验、欣赏和了解大自然为重点,营造与游客互动的过程,通过提供专业解说和引导,和环境教育活动的融入,提供给旅游者不同层次与程度的知识、视觉,欣赏和大自然体验。同时还需注重生态旅游产品品质的打造,使东湖风景区生态旅游产品不仅让游客获得完美的体验,还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
东湖风景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应对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东湖风景区具备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优势条件,并在综合资源禀赋、配套服务设施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自身优势。同时,通过努力整改和提升,能够规避和解决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些问题甚至可以转化为优势,处理好将大大增强东湖风景区在全国的示范意义。整改和提升要重点解决以下要点和难题:
(一)贯彻生态理念,培育生态行为
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创建,首先必须明确生态理念,对管理者、开发者和游客贯彻生态理念,在理念一致的前提下培育生态行为。从概念上说,生态旅游是指旅游活动的管理者、参与者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所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身心愉悦的独特旅游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旅游类型,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和维护当地民俗文化、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从内涵方面更强调对自然景观和本地文化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在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源市场需求的同时,如何贯彻生态旅游理念,切实践行生态旅游,是东湖风景区提升自身品位和档次的突破口,也是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二)打破市场惯性,转变功能定位
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己经有80多年的开发历史,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然而时至今口,在人们的印象中,东湖仍只是一个满足市民休闲游憩需求的城市公园。东湖历时多年的开发依然没能摆脱城市公园的烙印。造成此困惑的原因很多,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长期以来东湖的功能定位。从东湖的资源条件和武汉城市的发展战略来看,东湖不应只是一个城市公园,应该是立足武汉、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都市旅游品牌。在承担城市居民日常休闲需求的同时,东湖应努力打破长期形成的市场惯性,由城市公园向区域旅游目的地转变。东湖有能力、有条件成为像杭州西湖一样的都市旅游品牌,甚至成为武汉旅游的头牌。
(三)优化基础设施,实现绿色低碳
目前,景区交通承载能力不足,尤其是高峰时段停车场承载能力不足是东湖风景区面临的重要问题。加上湖底隧道施工,造成交通不成系统,通行较为混乱。周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不完善,风景区的交通易达性差,各景区道路建设状况不一。这些问题既影响了游客游览效果,又不利于延伸旅游产品价值链和深度挖掘游客消费需求。而拓展发展空间,以停车场建设为重点,优化景区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实现绿色低碳,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进而也成为景区转型升级需要破解的难题。
(四)挖掘科学内涵,提升景区品质
风景区生态旅游开发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现有项目都比较平淡,项目缺乏参与和互动。同时,滨水、山林及周边的田园乡村等资源没有得到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因此,如何挖掘风景区生态资源价值,创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推进滨水、山林、田园等资源的深度利用,全面释放东湖风景区组合资源的价值潜力,将是急需破解的又一难题。
(五)优化管理模式,确保平衡发展
目前旅游景区最大的矛盾除了景区与游客的冲突外,就是景区管理者与原居民的利益冲突矛盾。因此,实现景区与社区的统筹发展是生态旅游的一大核心理念。景区与村民之间的利益协调与平衡问题是目前东湖风景区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如何优化管理模式,景区管理体制如何创新,多主体利益如何平衡,都将成为东湖风景区进一步提升且必须破解的关键问题。
(编辑 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