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湖南娄底讯 现代的火车飞速穿过这个古老的村庄,呼啸之声还在队员们耳边萦绕。村里上个世纪30年代末战时建的美军临时飞机场还残留一隅。13日,离开长沙的“踏访烽火抗战路”队伍来到娄底,绕过曲折的一小时山路,走进娄底市六亩塘镇兰桥村。
5米高的两面墙呈三角状伫立在一角,曾经的八扇雕花木门只余一扇偏门,透过青板砖一板一坯砌成的院墙仿佛再见当年战火缭乱时的飞机升降之态,狮子头像、雕花在墙上还依稀可见。它似一位老者,眼观着岁月的变迁,又记载了着战时的峥嵘岁月。
从一间石砖房里走出了一位老兵。他是国民党73军15师43团3营的一位排长,谭笑绳。这位眼神里藏着深邃,脸上写满沧桑,刚过90岁大寿的老人,正从容的讲述着曾经撼动人心的故事,平静的与队员们交谈。
“眼睛虽有伤,但心中是明亮的,以前的事都很深刻”指着自己的左眼睛说道,这是在1945年的洋溪战役中,这次战役与敌方足足僵持了43天,每一天都是拼尽全力,为保护人民家园,在战争的第28天,谭笑绳在战地里只觉得眼前一黑,耳边一声巨响,空投来的炸弹就在他几米外炸开,飞来的弹片进入眼角,顿时一片血肉模糊。谭笑绳不得不从前线退下,处理受伤的眼睛。这一战中日本侵略军屡战屡败,丢盔卸甲,最后仅剩500余人逃回宝庆。
“战争中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受伤也很常见”,谭笑绳提起后来在洞口据点作战中,左肩又受了严重的枪伤,修养一个月才能重回战地。
“米西米西……”在洋溪战役中,战士们俘获了日本俘虏,却用善心优待俘虏,由于语言不通,只能说出“米西”简单的日文词汇表达让俘虏吃饭。谭笑绳他们在作战时深刻的体会过饥饿的难熬与艰苦,曾在作战时由于却粮3天3夜没吃饭,却还坚守战地,在死亡敌兵身上找到干粮袋,瞬间抓住了救命稻草,第二天却发现这干粮是淌在血泊中的……谭笑绳老人讲到这,眼中闪过泪光,队员们都听得肃然起敬。
生于战时,一份责任心让老兵坚持,一路走过红色历程。1943年高中毕业时便参加部队,以一心执着抗战,以一身战伤尽心报国。感受完谭笑绳老人沉重的红色战事,队员们收获颇多,随后拜访另一位老兵。
一间30平米左右的平房,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者。在娄底市六亩塘镇六角石社区,队员们见到了胡须花白,精神依然抖擞的91岁老人谭芝深,“1943年,我还是个新利体育,自愿加入了了青年远征军奔赴贵州。”老人回忆起军队的时光时嘴角带着微笑,那年那时的事迹吸引着新利体育们。作为“文书”,即为如今的文员,谭芝深老人负责管理武装弹药库,为送去前线的武器进行编号、保存。
“那是一个晴朗的夜晚,防守最薄弱的时候。日本鬼子偷袭司令部,准备炸掉我们的弹药库!”谭芝深老人激动地说道,“一个炸弹炸来,偏离了弹药库。然后大家就惊醒了,一部分人进行防御,我和另一部分同 志对弹药进行紧急转移。日本鬼子偷袭失败,第二天这批弹药就投入了战场使用。”老人自豪之情油然而生,1945年抗战胜利后老人回到家,两年后又踏上了抗美援朝的队伍,历经5次主场战役直至1954年再次回家。
随后谭芝深老人向队员们展示了“黄马褂”——一件黄色夹袄,在抗战中尽职尽责,获赠这件印有“中国抗战老兵”字幕的夹袄,老人提到每次看到这件衣服都感觉还在现场,还会给孙子讲述战争时期的故事,用言传表明爱国之路应该不断向前。
队员们的到来,平添了些许热闹的气氛,去谭芝深老人合影表达敬意,与老人话着家常,“谭爷爷的爱国敬业深深感动着我,我们年轻人就该好好奋斗”队员曾雪梦感慨道。
同行的红网记者、湖南电视台记者、娄底晚报记者对新利体育新利体育采访两位九旬老兵活动表示称赞。
(摄影:桂浩伟、杨军、唐宇辰)
(编辑 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