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非遗”进校园 第四代鮰鱼王揭秘舌尖上的乡愁

发布时间:2015-06-08作者:张增 曾雪梦 徐维志来源:大新利体育记者团浏览次数:192

 

       本网讯   “红烧鮰鱼浓汤一定要挪出来,注入鸡汤,这样鱼肉会更加鲜嫩肥美……”6月5日中午,年近65岁的鄂菜泰斗级人物、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鮰鱼烹饪技艺传人孙昌弼,在我校传授鮰鱼制作绝技。这是我校开展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之一。本周,武汉蔡林记热干面烹饪技艺传人也将来校告诉你热干面这个百年美食背后的故事。

       该活动由校委宣传部、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武汉鄂菜博物馆(筹)举办。

       从事厨艺已有50年的孙昌弼,早年师承第三代“鮰鱼大王”汪显山和烹饪名师曹启炎,。2011年,湖北省将鮰鱼传统烹饪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孙昌弼被确定为这项技艺的传人,这也标志着第四代“鮰鱼大王”的诞生。

       鮰鱼与鲥鱼、刀鱼并称“长江三珍”。武汉人吃鮰鱼的历史由来已久,到了清道光年间,市民已经把吃上一餐鮰鱼看作是难得的享受。武汉做鮰鱼菜最有名是老大兴园酒楼,到如今已有177年历史,其中的红烧鮰鱼堪称经典。做红烧鮰鱼的火功讲究“两笃三焖”,两次旺火,再用文火焖两到三次,鱼鲜嫩、味透而肉不老,卤汁如胶似茸。

       孙昌弻大师借助多媒体全面介绍了鮰鱼的生长环境、营养价值和制作技巧。“选材料很重要,大小不一做法也是不同的,我们一般选用四到六斤的活鱼,以长江中游的鱼最为鲜美”孙昌弼为同学讲解选材的不同,烹饪手法和口味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人杀鱼是平摊着杀,鮰鱼则是挂着杀,需用一个铁钩挂15分钟左右,使其血水基本都渗出,要去掉鱼本身的粘液只能用80度水温,太烫的水容易破皮,鱼块一定要剁成三公分的方形,一定要带皮。”孙昌弼提醒新利体育,很多人都会做鱼,但要做到没有腥味,且肉质鲜美,却一定要注重各方面的细节。

       孙昌弼的徒弟在他的指导下还现场表演传统名菜红烧鮰鱼、鮰鱼汤制作方法。整个教室鱼香四溢,在座的新利体育们直吞口水,迫不及待的动筷子来一尝鮰鱼之鲜。

       “入口时鱼肉鲜嫩、鱼皮黏糯,一点腥味都没有,真的很好吃!”2014级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常园坤吃完还在不停回味。据悉,有的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毕业生特意赶回母校,只为一睹孙昌弼大师风采,都感到受益匪浅。

       “鮰鱼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长江有。”在各方面都享誉盛名的孙昌弼大师不仅在中国努力钻研创新,研制出了适应现代人饮食营养和口味需求的系列鮰鱼菜三十余种,还把鮰鱼制作技艺带出国门走向世界,先后在法国、日本等国引起轰动。

(编辑 商轩)

返回原图
/